QE對現金持有者的影響

前文已經指出,對一個已經擁有一定既有財產的人來說,如何調配自己資產組合的比例,可能比做好自己日常工作更能產生效益。
 
譬如,一個打工仔來說;如果他能在1999年至2007年期間,把自己手上的現金轉換成買樓的首期,那這些年來,他能在樓宇升值上的得益,可能比他在工作上的得益還要大。因此可見資產配置的重要性。
 
一般人的資產配置,主要由五大部分組成:一物業、二股票、三債券、四商品(主要是黃金)、五現金。今天先與讀者談談如何配置現金的問題。
 
現金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所以大多數人除了口袋裏有現金之外,銀行裏也會有存款,否則連信用卡可能也申請不到。但除非遇到通縮,一個人不宜持有太多的現金,因為現金會不斷受到通脹的侵蝕。現實是通脹的日子遠比通縮的日子多。把錢存在銀行,雖可以收利息,但這往往不足以抵消購買力的消逝。
 
金融海嘯後,美國帶動搞QE;現在日本與歐洲還在搞,中國也在減息降準;這個世界上突然新增了數以萬億計的貨幣。然而,這個世界上的資產並沒有同步增加,導致每一份貨幣可以購得的資產一定沒有以前多。換句話來說,就是同一份資產現時可以換到的鈔票會比以前多。簡而言之,全球的資產價格都在上升。
 
這個世界實在錢太多了,否則不會出現以下的情況。阿里影業電影都未拍過一部,只因有阿里巴巴投資,在沒有業績的情況下,股價一樣狂升,變成市值超過700億元的公司。女星趙薇只是順手做點出入,就袋了10億。這對普通人來說實在無法理解。
 
此外,我們還可以看看香港的樓市,政府出了這麼多的辣招,企圖阻撓資金流入樓市,但一樣沒法阻止樓市上升。不但山頂南區的別墅可以賣幾億一間,連補了地價的公屋,也要賣幾百萬一間。
 
普通人看到以上的情況會感到不可思議,為何有些人對錢的價值有這麼不同的衡量?他們真的覺得這錢已不是錢嗎?為何願意這樣亂花?是我們錯了,還是他們錯了?如果我們手中的錢,最終會變成他們心目中那麼不值錢,我們應怎樣自我保護?
 
我自己相信,錢真的很有機會變得比現在更不值錢。如果你手上的錢不用,以後的購買力就會萎縮?就再也買不到你今天可以買到的東西。因此,持有太多的現金,把它存在銀行收息並非良策。
 
因此,我們身邊只需保持一些日常生活所需的費用,有閒資應作其他投資,希望這些投資的升值,可以抵消資產價格上升的破壞力。至於具體應怎樣投,留待明天再說。
(轉載自2015年5月20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