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心理與人群心理

羊是最容易看管的動物,因為羊傾向緊跟領袖,領袖去哪裡,其他的羊也會跟著去哪裡,從來都不會懷疑,不會有獨自的選擇。因此,人只要操控住領頭羊,就可以操控整群羊。一個牧羊人,帶兩條狗,就可以看管過百隻羊。羊這種行為模式,被人稱做羊群心理。
 
不過,羊群心理一詞,大多數時候都是拿來形容人,而不是形容羊,因為人也會有羊群心理。人群愈多的時候,這種心理就愈嚴重。
 
領頭羊大多數是羊群中年齡較高,體型較大的母羊(公羊不太合群)。年紀大代表有見識,體型大代表有實力,那跟著牠就一定較安全。再者,其他的夥伴都好像在跟著「他」,這麼多「人」的選擇,應錯不到哪裡去,而且錯了也有這麼多「人」一起錯,不會被「人」笑話。
 
這種行為,人在進行經濟活動時,很容易在市場上看得到。譬如某個經驗豐富,往績較佳的基金經理看中了某隻股票,其他的投資者就會一窩蜂的去跟,不管自己對這個行業與這間公司其實一無所知,一於人買我亦買,以免「執輸」。
 
在樓市也有這樣的現象,當買樓的人多到一定的臨界點之後,人們之間就會出現一種互為影響,互相肯定的情緒,並會逐漸變成一種不容易動搖的信念,迷信樓價會無休止地升下去。在投資市場上,只要多人信,市場就會按人們的信念去自我完成。因為,資金會追逐利潤,會流向資產價格上升的地方。結果,資金流入得愈多,價格升得愈快;而價格升得愈快,反過來又愈能吸引資金。這種現象,助長了羊群心理。
 
人在市場活動時胡亂跟風,大不了造成經濟上的損失;但當人在進行政治活動時,若一樣沒法獨立思考,不敢反潮流,那就很有機會演悲劇,付出的代價更大。歷史上很多大規模的群眾運動都顯示:當很多人聚在一起的時候,人很容易會瘋狂。平時不敢做的壞事與殘忍的行為,人多一起做的時候,就不會有犯罪感。文革時期,紅衛兵鬥父母、打老師的行為都是在一大群人一起集會時進行的;私下個人面對面的時候,他們絕不會這樣做。
 
由此可見,搞群眾運動是很容易失控的,是非常危險的。然而,搞革命的人都得搞群眾運動,當合法的權力尚在執政者手裡,革命者惟有靠發動群眾進行公民抗命,靠人多勢眾去逼當權者讓步,或逼當權者落台。歷史上成功的革命,都得借助群眾的力量。
 
可惜,群眾一旦發動起來後,往往連革命領袖也控制不住。法國大革命的第一批領袖,絕大部分都被送上斷頭台。甘地發動的不抵抗運動本來是和平的,但群眾一匯聚,就殺人放火,姦淫擄掠。最後更演變成教派衝突,互相殘殺。可見人群心理遠比羊群心理危險。
(轉載自2015年3月3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