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只擺姿勢 不求實際

執筆時,不在香港,尚未知悉七一遊行的具體情況,估計參與者決不會少。不過,即使今年的遊行人數未能破以往紀錄,以香港一個只有七百萬人口的城市,香港人參與社會事務的熱情亦可排在世界前列。
 
一個城市,能有這麼多人關心政治,可視作是一種進步。總好過大家對社會的事務漠不關心,任由少數野心家予取予攜。可惜,香港近年的政治運動,卻予人不成熟的感覺。運動的領導者,只著重擺姿態,卻沒有考慮如何具體地為市民取得實際權益。
 
以爭取普選為例,若以香港人的利益為重,我們應去爭取一套可以在香港具體落實的普選制度,而不是說出來好聽,理念上完美的制度。任何政治運動都受到時空的限制,否則全世界的制度早已一體化。
 
香港受制於一國兩制,任何政改方案,都得先由立法會通過,再由特首背書,才能呈交人大常委審議。這是由基本法提供的,香港進行政治改革的現成途徑。行現成途徑,風險最小,成本最低;否則就得由零開始,重新制訂最基本的遊戲規則,屆時只會引起更多的內部爭拗。
 
現時坊間主催的,以公民提名為必要條件的政改方案,中央已表態不會接受,本地的商界對此亦不認同,即使在民間,支持的意見也並非壓倒性的。因此,可以肯定,要推行這個方案,現成的途徑是行不通的。
 
然而,主催這個方案的人卻認為:中央的取態是可以不用理會的,本地溫和派的想法也是可以不用理會的,因為他們的意見是錯的,不符合國際標準的,所以,我們必須堅守原則,決不退讓。只要香港人齊心,我們就可以透過電子公投與佔領中環等方式,逼中央讓步。
 
國務院日前發表的白皮書,其實就是對激進派訴求的一種回應。中央既是香港政改的必然參與者,激進派若是現實一點的話,應先研究一下白皮書的內容,然後制訂應對策略,這才是有心為香港爭取民主的人應有的態度。
 
可是,我們的意見領袖是怎樣說的呢?「白皮書是靠嚇,香港人是由細嚇大的!」意思就是叫香港人不用理會,更應繼續抗爭。但要抗爭有成果,難道就不用有應對策略,單靠勇於表示堅守立場,就會有成果嗎?
 
激進派領袖的這種口吻,無疑可以成功地刺激更多的民眾參與電子投票及遊行示威。但這只能夠起擺姿態的作用;中央的國際聲譽或許因而受損,但香港人並不會因此而換到甚麼實利。中央不會因激進派擺擺姿勢,就接受公民提名方案,弄得不好,香港人連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機會也因而斷送。
 
現實政治總得有妥協,不可能一次過完成終極目標。宗教上的原教旨主義與政治上的完美主義,都是為人類帶來災難的罪魁禍首。斬件式的細部改革工程比烏托邦工程更容易成功。 
(轉載自2014年7月2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