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評估北京的取態

國務院剛發表了一份名為《「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的白皮書,清楚表達了北京對香港回歸以來政局發展的一些基本看法。香港政壇對此有兩類完全不一樣的反應。
 
反建制派表示震怒,認為中央是「靠嚇」,企圖打壓公民提名的訴求。他們呼籲港人不用害怕,應乘機藉6.22公投,向中央表達不滿。而建制派則安撫港人,認為中央強調擁有「全權」的同時,並沒有說要收回香港的「高度自治」權。
 
我認為這兩種解讀方式都有不足之處。建制派企圖把白皮書的內容輕描淡寫,以減少對港人情緒上的衝擊,是捉錯中央用神。因為中央的態度分明比以前強硬,中央是希望港人收到這個訊息,而不是當他「冇到」。
 
至於反建制派,亦不宜把白皮書視作是中央「靠嚇」罷了;他們不要以為只要在香港掀起一場輿論反攻,就可以把中央的威嚇消化掉。
 
今次中共煞有介事地以白皮書去闡述自己的立場,相信是有備而來的。他們把白皮書翻譯成七種文字,送交給各國政府;反映中共所部署的行動是非同小可的。他們一定是預期,他們的行動會引起國際關注,某些國家可能會有強烈反應,所以才立此存照,莫謂言之不預。
 
很明顯,現時反建制派的立場是與中央很不一致的。反建制派認為:他們的訴求並沒有超出基本法與一國兩制的框架;但中央卻認為反建制的理解是錯誤的。
 
中央認為:香港回歸後,不管是主權還是治權都已一併回歸到中央手裏。香港的高度自治是中央授予的,所以解釋權在中央;不是香港人喜歡怎樣理解,就可以怎樣理解的。
 
反建制派則不理中央怎樣說,他們講普通法、講國際公約;其理念與中央講的那套風馬牛不相及。結果是各自表述,各行其是。如果雙方都不肯讓步,衝突將無可避免。
 
中央原先是不想有衝突的,因為一早出現大規模的衝突,就意味著「一國兩制」失敗,香港回歸就無法為台灣起示範作用。此之所以,在回歸初期,中央曾非常克制,儘量避免干預香港的「高度自治」。
 
不過,近期中央的態度已漸趨強硬。他們眼見反建制派連基本法也不尊重,硬要用公民提名去取代提名委員會的功能。中央擔心,此例一開,以後將覆水難收。加上香港本土意識抬頭,藉「驅蝗」與「懷殖」,圖建立反回歸勢力。有人更公然要打倒中國共產黨,把香港打造成反共基地。這樣發展下去,香港不但沒法成為台灣的好榜樣,甚至有可能變成台灣的壞榜樣。與其如此,中央會覺得再沒有必要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
 
因此,對中共今次在白皮書上所表達的立場,港人不宜低估。反建制派若選擇與中央硬碰,應自己去承受後果;他們沒有權把普通香港人也捆綁上他們的戰車。 
(轉載自2014年6月13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