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區選舉的弊病

在上一篇的文章中我已指出,分區選舉其實只是一種以選民住址進行的分組投票方式,它比較常用,但亦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並不代表以其他方式進行分組投票就不民主。我個人覺得以選民所從事的主要工作的性質來進行分組投票的方式,一樣有其優點。
 
住址的作用可反映一個人的生活與消費狀況;而行業的作用則代表一個人的工作與經濟產出。回顧人類的歷史,經濟生產遠比生活消費的作用大。蒸汽機發明之後才有工業革命,才有中產階級的出現與現代化的城鎮生活。因此,我們的代議政制,除了要為生活的所在地代議之外,更應該為經濟生產代議。
 
分區選舉的最大缺失,是難有真正的代表性。一個選區裏住着各式各樣的人,他們從事不同的行業,隸屬不同的社會階層,有不同的政治傾向,叫他們如何選擇自己的代言人?
 
相反,同一個行業的人都知道甚麼是共同利益,對出來競選的人的政綱也較容易理解,要選代理人也較容易作出判斷。
 
香港的區域分界,基本上只是考慮每區人口的分布,卻很難區分區域之間的利益差異。各區其實有類似的社會階層。三角形的頂部是少數企業家,中部是人數較多的中產階級,包括管理人員與專業人士,底部是人數最多的前線工作人員與普通老百姓。底部的人數最多,自然成為政客需要討好的對象,議會的意見因而經常向基層的利益傾斜。
 
以區域分組投票選出來的議員,無可避免會過度強調自己所屬地區的利益。他們會反對在自己所屬的地區設廢物堆填區、精神病康復中心、釋囚中途宿舍等,這種狹隘的心態只會損害社會的整體利益。
 
相反,以行業分組選出來的議員,卻不會有狹隘的地區心態。因為行業的工作人員會分別住在全港不同的地區,行業的代議人不會只顧個別區域的利益,因而有較闊的視野。當然,行業的代議人也會傾向關顧本身所屬的行業;但經濟是一體發展的,只有在整體經濟向好的時候,行業的利益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否則個別行業難免會受拖累。
 
香港的民粹主義者最憎恨地產行業,但阿當斯密卻認為:從事地產的人最適宜從政,因為他們的利益與社會的整體利益最為一致。可見以行業功能分組的選舉並非一無可取。
 
香港現時的功能組別選舉之所以予人詬病,主要是因為原先的設計,過度向商界傾斜,而且選舉方式不夠公平、公開、公正,如果能夠作出適當的修正,以行業功能作分組的投票,效果不一定比分區選舉差。
 
分區選舉的最大優點是簡單方便,只要劃好區域邊界,選民就可以按自己的地址知道自己所屬的選區;但如果要以行業來劃分,那就複雜得多。這個問題只好另文再談。
(轉載自2014年4月28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