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港地」還有需要嗎?

政府已有一段時間沒有再推出「港人港地」,相信未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裡也不會推,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i)                 樓市已掉頭向下,遏抑樓價的需要已大減。
 
(ii)               各項印花費的徵收,已間接令全港所有的樓宇都得優先賣給香港人,不管現成樓還是新建樓都受同樣的制約,以至新批出的土地即使沒有在地契條文上,限作港人港地,亦一樣受印花辣招所影響,很難再會有太多的外來買家。
 
(iii)             樓市逆轉後,政府從房地產方面所得到的財政收入必然減少,如果再在批地條款上加入「港人港地」的限制,勢將令這類土地更難賣得好價錢,對政府的財政會造成更大的壓力。
 
以上的道理雖簡單易明,但我仍不認同暫停推出「港人港地」的做法。政府想因應新的形勢去調整政策的話,亦應該先考慮撤換部分辣招,而不是擱置「港人港地」。
 
很明顯,這麼高的印花費(辣招),是不可能長期徵收的,這只是一種短期措施,遲早要撤;否則不但會對房地產市場的正常運作會有影響,連整體經濟也會受影響。相反,「港人港地」則可以發展成一種長遠政策,以確保港人自置物業的需要,不會受過多的外來資金所影響。
 
香港的土地有限,但香港是一個自由港,很難長期限制外資流入,如果政府不確保一定的土地是專為港人而設的話,在投資環境好的時候,必然會有一部分樓宇供應會落入外來投資者的手裡;樓價亦會因投資需要而扭曲,令本地用家無法負擔得起。
 
因此,我認為政府不單要繼續提供「港人港地」,而且還要進一步增加限制,要規定在這些土地上所建成的樓宇,不但要賣給港人,而且只能賣給港人中的首次置業者(轉讓時亦受限)。這樣,尚未買到樓的年輕人,才會相信他們將來會有機會買到樓,因為這類新供應將不可以賣給其他人,只能賣給未買樓的香港人,屆時地產商亦只能按他們的購買力來定價,不可能賣得太貴。這才是對他們最好的保障。
 
相反,現時的辣招,只能阻礙外來投資者入市,卻不能硬性要求小業主非賣樓不可,導致現在市場上的交投大減。首置的港人雖少了外來買家的競爭,但市場上賣盤的供應亦在減少,對他們帶來的好處不多。
 
再者,辣招現時只能令樓價作出極輕微的下調,距離年輕人負擔得起還很遠。但如果要令整個市場的樓價都跌到年輕人買得起的水平,那就起碼要跌四至五成,社會不一定可以承受得起這麼大的衝擊。
 
政府提供這類港人首置用地,只會影響首置市場,不至於拖累換樓市場與投資市場,卻能讓尚未置業者看到買樓的機會,效果一定比死守辣招好。 
(轉載自2014年4月9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