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派傳媒不遷就群眾

開放社會容許商辦傳媒,辦傳媒也算是一門生意,必須做到收支平衡,才可以生存下去,才可以發揮自己的社會功能。因此,辦傳媒有商業上的考慮是無可厚非的,而且是必要。沒有經濟上的獨立生存能力,就得依賴外來的援助,就得仰人鼻息,就沒法維持自己的獨立性。因此,辦傳媒的人需要有商業上的考慮,需要爭取廣告,因為這是傳媒維持獨立性的客觀基礎。
 
讀者愈多,廣告效益愈大,政治上的影響亦愈大。因此,無論是商辦還是政辦傳媒,都得爭取群眾。這導致傳媒很容易偏向遷就群眾,為了尋找最大公約數,就走向庸俗化與民粹主義。近年,香港傳媒就普遍出現了遷就群眾低級趣味的偏向,辦報沒原則,乏品味,令人懷疑編輯是否人格分裂。
 
同一份報紙,今天的頭版可能在號召讀者為了人類的崇高理想,不惜犧牲,投入政治鬥爭;明天卻變成,某名人鬧婚外情,被發現與新歡打情罵俏,繪影繪聲,一如記者親歷其境。同一份報紙,格調竟然這麼不統一,讀者根本弄不清楚他們的葫蘆裡賣甚麼藥?這叫讀者怎能對傳媒有信心?
 
辦傳媒的人可能只是一名生意人,但他必須明白,一旦公器在手,就責任上身。因為,傳媒是公器,影響力極大,足以移風易俗。傳媒若是為了吸引眼球,但求官能上夠刺激,那就等同不斷地向受眾投送垃圾食物,怎會不影響受眾的精神健康?
 
無可否認,人類本性中存在著陰暗面,人性自私,本能強烈,為生存會不擇手段,為延續基因會勾心鬥爭。這些劣根性之所以一直留在我們的基因裡,因為生命在進化過程中所得的教訓,是不能放棄求生意志與繁殖意志,否則生命就會失去原動力,最終可能導致亡種滅族。但這些本能的欲望不能毫無遏抑,否則人類就沒法過社會生活,文明就會倒退回動物層面。因此,人類文明在一開始,就建立起各式各樣的圖騰與禁忌,以防止本能欲望對社會造成破壞。佛洛伊德認為,文明的發展建基於對本能的遏抑,傳媒不宜輕率地破壞人類文明在成長過程中所建立起來的倫理道德。
 
Her­bert Marcuse從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聯想到人類社會可能有剩餘遏抑,所以他主張應解放某些已沒有需要的遏抑。這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現在香港的某些傳媒,不斷渲染色情暴力,誨淫誨盜,真的是為了釋放個性自由嗎?還是掛羊頭賣狗肉,純粹為了吸引受眾,透過增加發行量來增加自己的影響力?現時,有些傳媒已不惜為此而編作故事,設計圖片,甚至侵犯私隱,欺負弱小;這樣發展下去,還能帶來社會進步嗎?為了人類文明可以健康地發展,公器在手的傳媒,還是辦得正派一點好! 
(轉載自2014年01月21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