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體力勞動不值錢

與勞動界的朋友談起報酬問題,他們普遍覺得社會對他們不公平,沒有理由他們工作得這麼辛苦,報酬卻比別人低,不要說置業無望,連想過較體面一些的生活也沒有機會。
 
我同意,現時市場的遊戲規則確存在著對勞工界不公平的地方,本欄過去亦多次在這方面提出批判。不過,這些遊戲規則是全球性的,由實力龐大的利益集團所主宰,香港無力抗拒,短期亦無法改變。勞工界無可避免受到這種時空的制約。
 
此外,勞力之所以賣不起錢,除了制度上的原因外,還有自身的原因,勞工界對此亦得有自知之明;不要以為推翻了現有建制之後,勞工界的收入就會比得上擁有更多知識與技能的專業人員與管理人員,更沒可能與有創見的發明家與實業家相比。
 
即使在工資水平差異比較少的社會主義國家,政府也會在生活福利上對擁有較多知識與技能的人有較多的照顧;對那些有創見的科學家與藝術家,政府甚至會賦予某些特權。有時,即使政府在制度層面做得較為公平,民間也會有潛規則去作補償。一個好的醫生,會有人走後門送紅包,請他親自應診。但如果只是找人做純體力勞動的工作,那就只會付標準工資,最多做完奉上一杯熱茶就是。原因很簡單。體力工作,吃飽飯之後人人都可以做,醫生則較為罕有,好的醫生則更為難得,導至有人願意私下付出額外的代價。
 
同樣理由,勞力密集的製造業之所以被認為增值較少,因為這類工作到處都找到人做,中國加了最低工資,品牌與技術的擁有者就可以把產品拿到越南去生產;越南工資升了,還可以去孟加拉。現實世界就是以罕為貴,簡單的勞動力,人人都可以提供,沒有競爭力,只能以價廉作吸引,如果能加上巧力、智力、創造力,那就可以凸顯自己的優勢所在,換取比人更高的報酬。
 
我做過搬運工作,我的工作牛馬都能做,僱主願意出的工資自不然與養牛養馬的成本差不多。工人不想做牛做馬這麼辛苦,就得令自己可以提供更多的巧力與智力。
 
然而,要有巧力與智力,並非吃飽飯就會有的,還得事前讀書與練習。因此,醫生看兩個鐘頭病的收入會多過搬運工人做兩天。搬運工人不能說自己做得身水身汗這麼辛苦,沒有理由收入比坐在冷氣間裡,替人把脈,開個方的醫生少。因為醫生實際上比他更辛苦,苦讀十年,放棄了很多悠閒時間,才可以做醫生。他在提供服務前做了很長的事前「勞動」,難道可以不計數嗎?醫生是少壯已開始努力,一早已在做腦力勞動,累積的工作時間並非只有兩個小時。如果只計工作時間,不計事前的準備時間,這樣的報酬一樣不公平,而且會令社會缺失精巧服務,對大家都沒有好處。 
(轉載自2013年12月20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