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光養晦還是該有點作為?

習近平上台以來,中國的外交策略出現了深刻的變化。鄧小平一向主張:中國應該韜光養晦,不要去招惹強國的妒忌與猜疑,避免在羽翼未豐的時候,就被人排擠、陷害。但新一代的領導人卻有意建立「新型大國關係」,這表示中國已自視為大國了,無法不頭角崢嶸了。
 
中國外長王毅指出:在新的形勢下,中國在外交上要「更具全球視野,更具進取意識,更有開創精神」,以維護中國「不斷伸延的正當權益」。這表示,中國的正當權益已延伸至全球,中國將做出一些以前未做過的事,去維護這些權益。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官員頻頻外訪,與歐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國家建立友好關係;另一方面,又宣布建立東海防空識別區,不惜與鄰近國家矛盾激化。「遼寧號」航母日前就帶領其艦隊,經台灣海峽,赴南海演練,不讓美國艦隊專美。
 
中國在外交策略上的這種改變,是否與自己的國力相匹配,會否鋒芒過露,反對自己不利?這是中國領導人值得深思的問題。
 
無疑,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力已翻了幾番,但至今仍只能算是老二,與老大尚有一大段距離。太早「亮劍」,勢必招惹老大猜忌。理應不動聲色,先行和平建設,待有足夠實力的時候,才提出自己的正當要求。
 
不過,這個如意算盤已打不響了;美國已識別到中國對他的潛在威脅,寧願在徒勞無功的情況下撤出伊拉克、阿富汗;寧願任由敍利亞內戰生靈塗炭,也要把兵力移到亞洲,以圍堵中國。就算中國現時忍氣吞聲,美國也已認住中國,不容中國可以靜靜地休養生息。
 
日本與菲律賓近日對中國的挑釁,都是在美國的支持下,才愈來愈肆無忌憚的。中國若不作出適當的回應,就會給他們得寸進尺,而且亦難向國民交代。香港的保釣分子,就一直埋怨中國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態度不夠強硬。而在菲律賓人質被殺事件上,港人的取態就是不惜與菲律賓交惡,也要為家屬取回公道。
 
以我與內地年輕一輩接觸,他們的民族主義傾向比香港人強得多。他們覺得中國已韜光養晦了三十多年,是時候該有點作為了。民情如是,領導人亦不得不體察一下。
 
三中全會顯示,習近平有意深化改革;這必然會損害既得利益者,為了克服這些阻力,他必須爭取民意支持。在全世界都一樣,最容易贏得民眾支持的方法,莫如強調民族利益。日本政府現時正這樣做,中國政府亦難避免。
 
不過,中國政府應有自知之明,現時絕對不宜與老大硬碰,要堅守「鬥而不破」的原則。不能意氣用事,需懂得在適當時候有所退讓。無論如何都要讓中國有多二十年和平建設的機會。習近平大權在握之後,應可減少對民族主義的依賴。
(轉載自2013年12月11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