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嗎?

何謂中等收入陷阱?經濟學家發現一種境況,就是一些國家在突破貧窮線之後,經濟雖然有一段時間的高速增長期,但一達入中等收入後,就一路停滯不前,久久沒法有進一步的突破。所以稱之為中等收入陷阱。
 
經濟學家把一個國家的發展,按其國民的人均GDP;分為四個階段: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的,稱之為低收入階段,屬於貧窮階段,大部分是農業國家。人均GDP在1,000至4,000美元之間的,稱之為中等收入偏下階段,大部分是靠勞力密集的輕工業國家,人均GDP在4,000至10,000美元之間的,稱之為中等收入偏上階段,顯示工業已多元化,服務行業開始崛起,產業的知識含量日增,中產階層開始形成。當人均GDP上升至10,000美元以上的時候,就可稱為高收入階段。美國的人均GDP已達50,000美元,瑞士更有90,000美元。這些國家的富裕,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科技創新,並有建立自己品牌的能力。
 
1978年,鄧小平行改革開放,不再閉關自守,令中國可以引入外來資金與技術,利用自己的廉價勞動力,迅速進行工業化。從此脫離了低收入的貧窮階段。
 
踏入21世紀,中國的產業已逐步多元化,而且技術含量日高,不再依賴來料加工。中國迅速踏入中等收入偏上階段。期間並沒有遇到太多的阻力,並沒有像阿根廷、菲律賓、南非這類國家那樣,在中等收入偏下階段就墮入陷阱,長期沒法進級。
 
中國有些能耐,是因為中國在計劃經濟年代,已有一定的重工業基礎,令中國的產業多元化的能力強過那些沒有重工業基礎的國家。再者,以發展中國家來說,中國政府較願意在基礎建設上作長遠投資、築路、修橋、建高鐵、起機場、鋪水電通訊網絡、發展核電與太陽能等,大都已及得上發達國家。已為跳出陷阱作好了準備。
 
此外,中國在普及教育與增加高等教育學位上亦作出了大量投入。就我在國內業務所接觸,內地省會級大學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競爭能力並不見得會比香港的差,關鍵只在於社會提供的發展空間而矣。
 
智能電話的普及,令訊息已進入一般人的生活,中國的新一代亦可透過淘寶、百度、微信等服務,在網上進行電子商貿、在網上交換訊息、在網上學習等。先進國家花幾十年才達到的境界,中國花三五年就達至了。這是後進者的好處。
 
現時中國的人均GDP已達6,000美元水平,理論上已越過中等收入偏下的界線,未有受困於第一個陷阱。現在要看能否跳出第二個陷阱。由於中國的基建投入、教育水平、資訊科技的應用上早已超前,要跳出中等收入的陷阱應該不會有困難。
(轉載自2013年11月5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