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常為短痛不理長痛

奧巴馬把政府被迫局部關門的責任歸咎於共和黨,指共和黨刁難他的醫療改革方案,以至他的預算案沒法在國會通過。現實是共和黨曾多次提出妥協方案,只是他堅持寸步不讓,才導致政府關門,真正不惜以政府關門去逼使對方讓步的人是奧巴馬自己。
 
奧巴馬之所以能成功這樣做,就是因為善於討好民意,遷就了一般人只顧眼前利益,不理將來後果的短視。
 
金融海嘯後,奧巴馬為美國開出的藥方,是凱恩斯式的—以量化寬鬆刺激私人投資與消費;以向高收入者加稅令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社會福利,增加基建,與援助困難行業。
 
這套方案只宜用來急救,因為裡面有太多的嗎啡與類固醇,只能止一時之痛,長服可能上癮,並對身體造成無法修復的損害。然而,奧巴馬在連任後,事隔五年依然用救急藥。
 
國家設債務上限,目的就在於限制政府不要再胡亂開支,但奧巴馬卻成功引導輿論,令不許政府亂花錢的人變成了美國的罪人。為了令政府可以繼續花錢,他告訴美國人,政府如果花少一點錢,經濟就會下滑,失業率就會上升。所以大家一定要支持放寬國債上限,好讓政府借住先,花住先。至於將來怎麼還,打富人主意,收他們重一點稅就是了。
 
民意對這一套很容易受落,有錢人那麼富有,過著那麼窮奢極侈的生活,活該向他們抽重稅,以劫富濟貧。然而,有錢人之所以有錢,是因為他們善於創造財富,他們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增加向他們徵稅,不但會破壞他們創造財富的積極性,而且還會破壞他們再投資的能力,對推動經濟發展沒有好處。
 
政府在打擊有本事的人的同時,更在各方面資助沒有本事的人,這一樣有民意支持。經營有困難,面臨破產的企業,政府會加以資助,以讓他們可以用高消耗低產出的方式,繼續生存下去,並搶佔做得好的企業的市場份額。這實際上只會令整個社會的生產力沒法提升。
 
近年美國經濟發展緩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政府順從民意去花錢。這些錢大都用得不夠聰明,不夠有效,而且搶走了私人企業的機會(crowding out effect)。
 
經濟發展緩慢,政府提供福利的承擔能力自然難以提升,但奧巴馬卻在這個時候提出全民醫療保障,要政府增加承擔。現實是政府早已債台高築,原有承擔也應減少,何來能力作新的承擔?難道真可以長借長有,不會有後遺症?
 
其實,日本自九十年代卻已開始量寬,希望透過政府增加開支來帶動經濟,但效果不彰,反令日本經濟長期沒法復甦。美國的有識之士很擔心美國會落入日本一樣的困局,可惜民意都只顧眼前,而現有的政制卻鼓勵政客順從民意。代議政制的原意是選有識之士為民代議公共事務,但選舉制度卻令政客傾向遷就民意。結果可能是要全民共嘗苦果後,才願意對現有的選舉制度進行檢討。
(轉載自2013年10月28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