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政府關門看黨爭

昨文稱讚美國憲政成熟,政客都懂得自覺遵守憲法;奧巴馬大權在握,但當他的預算案被國會否決時,他也只好乖乖地叫政府關門;若然在政治不成熟的地方,總統可能會把投反對票的議員抓起來,或者挖掘他們的臭史,好讓他們做不成議員;這樣,下次他們預算案就可以順利通過。
 
因此,光有選舉上的民主也沒有用,如果國民沒有尊重憲法的自覺性,民主只會成了政客奪權的工具,他們一旦掌權,就會輸打贏要,成為新一代的獨裁者。以香港政客平時對待不同意見人士的態度,很難想像,他們上場後會自覺遵守憲政規則。
 
美國雖然已建立起執政黨也遵守憲法的優良傳統,但今次政府關門事件亦暴露出美國政黨為了黨爭,常不顧大局的問題。我認識一些美國朋友,對此就感到非常無奈與憤怒。他們認為政府關門事件,不但令美國人面目無光,還足以影響美國的國運。
 
本來,國會內有反對黨是一件好事,他們可以起監察政府的作用。但現時的情況卻是:凡是在野的政黨,都會不問情由,反對執政黨提出來的施政方案。他們會在雞蛋裏挑骨頭,在枝節問題上糾纒不清,一旦給他們抓到痛腳,他們就會無限上綱,以證明執政黨用心不良。即便找不到把柄,他們也可以利用會議程序,無了期地拉布。其目的只在於阻撓政府施政,以挑起人民對執政黨的不滿。這樣,下次大選時他們就會有更大的勝出機會。這種方式的黨爭,已嚴重損害了國家與人民的利益。
 
歐洲的情況就更為惡劣,諸如希臘、意大利、比利時……因為他們很多都行比例代表制,小政黨也有機會在國會中取得議席;導至政客紛紛自立門戶,一嘗黨主席的滋味。結果,大黨不斷分裂成小黨,全國都沒有一個政黨可以獨力執政。他們需要與其他政黨合作,才能組織聯合政府。這樣的雜牌軍政府很脆弱,上任後座蓆未暖,就被其他小黨攻擊得體無完膚。愈是小的政黨,愈是不顧大局,愈是喜歡用極端的手段令政府難堪。結果,政府窮於應付各式各樣的攻擊,根本沒法施政,導至社會上積累起來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人民怨聲載道。
 
這樣的政府往往未做完任期就給反對黨轟下台,不到兩年又得舉行大選。人民對選舉已感到麻木,因為選來選去都沒法令國家跳出困局。試問這種短命的政府能真正為人民做到點甚麼?難怪這類歐洲國家國力都日漸衰退,人民都得為黨爭而付出代價。
 
究竟反對黨應在議會中扮演甚麼角色?他們的行為是否應受到一定的制約?而執政黨則是否應有更大的行政權力與更長的任期?議會的議事規則是否需要重訂?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可惜香港的輿論在這些問題都比較封閉,只迷信過時的標準答案,只能以單一的理念為依歸,令香港只好重蹈別人的覆轍,再次付出不值得付的代價。
(轉載自2013年10月25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