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還歡迎投資嗎?

我曾在本欄多次指出,現時社會上那股仇商、仇富的情緒會破壞香港的營商環境,對香港的未來發展非常不利。網上有人批評我,指我的論調旨在維護資本家的利益,反對基層爭取自己的合理權益,令社會上永遠只有少數人獲益,多數人受害。批評者認為:為了伸張社會公義,必須不惜破壞現行對廣大人民不公平的營商環境。
 
長期有看本欄的讀者應該知道,其實我並不認同社會現時的分配模式,我一向支持讓參與工作的人分享公司的利潤。這是他們有份創造出來的工作成果,他們應該有份分享。我不但這樣主張,而且在我掌控的公司裡付諸實踐;我旗下的公司,都把三分之一的利潤,按工資的比例,分給每一個工作人員。我不會反對工作人員用合法的手段去爭取權益。
 
不過,工人爭取權益的時候,亦得考慮老闆是否負擔得起,否則弄到公司沒法經營下去,對工人也沒有好處。因為,當投資者無利可圖的時候,他們就會撤資,起碼不會增加投資。美國的底特律市之所以會破產,就是因為六十年代的一場工人運動,只顧工人的利益,不理投資環境所受的破壞,結果資金逐步撤出,留下一大批沒法找到工作的工人,等待社會救濟。
 
馬克思認為勞動創造財富,但這只是在原始社會行得通,現代社會已不可能。原始社會靠打獵與採集,可以直接從自然界獲得資源。但如果要底特律的工人用打獵與採集的方式去積累足夠的資金去搞汽車製造業,可能要等多幾個世紀。
 
搞汽車製造業,要建廠房,買機器,請工人,管生產,推產品,安排貸款,樣樣都需要資金。可見在現代社會,已不能單靠勞動作原始積累去發展經濟。現實是在純靠勞動力的年代,人類連吃也經常吃不飽,哪有資本積累。
 
香港人現時所過的,是人類有史以來的最安穩最豐裕的生活。要過這樣的生活,必須有資本投入,不能單靠勞動力。但香港現在有一股左翼思潮,卻只強調勞動的功能,否定投資的作用,甚至將投資邪惡化。這只會驅使資金撤離香港,另找更好的投資環境。
 
我認識不少做生意的朋友;他們說,近年已不想看香港的報紙,因為傳媒常把有錢人與商人妖魔化,把他們描繪成奸商,欺騙消費者,食水太深,還企圖官商勾結,壟斷市場;甚至連他們的生活方式,也被揶揄一番。他們已覺得香港不如以前那麼可愛,有思變之想。
 
香港社會本來不愁沒有資金,但若果社會展現出來的態度,是不稀罕資金在香港投資,覺得資金會搞亂香港,要投資者承擔懲罰性的稅務,限制投資者的活動空間,那資金就會選擇不留在香港。香港人可以有自己的選擇,資金也有自己的選擇。
(轉載自2013年8月22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