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工潮如何收場

經過勞工處的一輪調解,葵涌碼頭的工潮(圖)初現曙光,勞資雙方都願意坐下來談判;相信雙方都會各自讓步,工潮可望於月內解決。
 
今次工潮,勞方在聲勢上做得很成功。他們借助社會上的仇富情緒,一開始就把矛頭直指和黃集團,甚至李嘉誠。如果他們針對的只是名不見經傳的直接僱主—外判公司,就不會這麼容易就引起社會這麼大的關注與同情。
 
因此,今次工潮已社會化、政治化;參與聲援的人亦愈來愈多;他們籌款、搞遊行、圍長江中心、甚至呼籲抵制同屬和黃所有的百佳超市。他們的某些行為雖然出位,但在輿論上基本上取得社會支持,佔領了道德高地;而資方則處於捱打狀態。
 
然而,這只是聲勢上的感覺,客觀形勢對勞方卻非完全有利。HIT(和黃屬下的碼頭營運公司)很快向法庭取得了禁制令,令勞方沒法靠支持者人多勢眾去癱瘓碼頭運作,以向資方施壓。現時,碼頭已有八成恢復運作,相信資方已成功透過額外的獎金利誘,找到新的勞力資源。只要碼頭可以逐步恢復正常營運,資方就可以堅守立場,不向勞方作重大讓步。據說,資方還有一記殺著,就是讓涉事的外判公司倒閉,再與新的有能力提供工人的外判公司簽約。那罷工工人就只能拿到一筆遣散費,但沒法復工。
 
就是因為客觀環境對勞方並不完全有利,所以勞方並沒有為談判預設條件。在勞工處的安排下,勞方已不再衝擊外判制度,沒有堅持非要以營運商作談判對象,而接受與外判商直接談判。和黃屬下的HIT雖也有派代表參加談判,但聲明只是列席。這表示資方已勝出一仗;今後勞方只可與外判商討價還價,而沒法要營運商一起問責。昨文說,今次工潮的一項重大意義是有機會逼使營運商也得與外判商一道,為工人應得待遇承擔一定的責任。這項嘗試現看來並不算完全成功。
 
此外,勞方對加薪20%也沒有強硬堅持。有消息指,只要兩年內分段加夠20%,勞方也會接受。這即是說,在頭一年,勞方只要求加薪10%左右。
 
不過資方看來不會立即接受。因為今年加薪幅度一般只有5%左右;很難要資方接受,因為以前加得少,隨時又可以提出補加。資方比較願意接受的理由,是工資須貼近市場。市場現時的情況是:如果加得少,工人不肯做:所以資方應會願意加多一點。策略上資方會試圖中間落墨,加7.5%算了。且看最後得出來的結果,是否在這個數字附近。
 
經此一役,資方不可能不重新部署。估計資方會加快碼頭的自動化建設,減少對人手操作的依賴。屆時,碼頭營運公司只需聘請一些有專門技術的人員,安排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工作;由於專業人員的利益不完全一致,不容易搞工業行動。
(轉載自2013年4月12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