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華爾街為何失敗

三月十八日,佔領華爾街運動半周年的當日,200名運動的中堅分子,返回紐約祖科蒂公園,企圖重奪這個運動的發源地,但被警方強硬阻止,七十四人因而被捕。這可能已是佔領運動最後的一次較大規模的反擊,今後運動可能會日漸銷聲匿跡。
 
自從蘇聯陣營在九十年代初瓦解後,世人一度以為,唯有資本主義才能帶領人類進入美好新世界。金融海嘯使世人驚醒,原來資本主義已病入膏肓,無法持續發展下去。佔領華爾街運動就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誕生的。社會上一批敏感度較高的前衛知識分子,如克魯明,東尼‧朱迪特等,率先對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進行了反思,並以一套新的詮釋企圖喚醒人們對拜金主義的迷信。他們認為,人類只有這樣才能為自己的未來作重新的思考。
 
金融海嘯後,失業率高企,不少美國人的房屋被銀行強收,流離失所,心中充滿怨憤,成了反建制運動的新力軍。有了這個基礎,佔領華爾街運動,才能從網上討論開始,一呼百應,迅速演變成實際行動。
 
由於這場運動在開始時,無組織、無領袖、無計劃,人們覺得自然而然的活動必有其客觀存在的合理性,不少記者在報道佔領運動時都帶著幾分崇敬,令運動得到社會的基本肯定,亦令建制力量不得不加以容忍。所以運動在開始時遇到的阻力不多,發展得較為順利。
 
然而,正正因為運動缺乏組織,缺乏領導,予人烏合之眾的感覺,人們對運動的發展不敢寄予厚望。參加運動的,除了一批激進的知識分子外,大部分都是無業遊民,普羅大眾很難放棄工作與正常生活,長期參與佔領運動,以至運動無法真正大眾化。因此,運動的參與者雖然說自己代表著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但參加佔領運動的大部分都是美國的白人,在美國長期處於弱勢的黑人卻很少參加,使人懷疑佔領者是否真正了解被剝削基層的處境。一個群眾運動是否成功,關鍵是看它動員群眾的能力。佔領華爾街運動向全球蔓延的能力非常強,這反映資本主義的深層矛盾有全球的普遍性。但運動在社區內卻得不到多數人支持。有右派意見領袖戲言,如果說1比99,佔領運動的參與者,在社區內佔百分之一也不夠,他們得不到多數人的支持。
 
事實上,佔領運動的矛頭亦指得太廣,既攻擊金融業,又指向浪費性消費,連民眾在感恩節排隊買減價貨,也被視為跌進資本主義的陷阱。此外,他們又把矛頭指向伊拉克與阿富汗的戰爭,引起美國國內的民族主義者的不滿。
 
這些都是佔領運動缺乏統一領導的結果。一個運動既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又四處挑釁不同的對手,在資源不足之下,還要搞長期佔領,焉能不以失敗告終。
(轉載自2012年3月30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