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當選之後

一如本欄所料,特首選舉由梁振英勝出。各公務員團體旋即發表聲明,會保持政治中立,並協助新特首做好香港的管治工作,繼續為市民服務。如此看來,即使有人對梁振英很不滿意,但梁振英成為下屆特首的事實,勢難逆轉。
 
梁振英今次只得票689張,六成支持度也不夠。但這是中央容許有兩個建制派代表參選的必然結果。這種情況下合理過其中一個獨取九成選票。香港社會存在着不同的政治力量,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團。將來有全民選舉時,選出的特首,可能也只有一半多一點的支持度。民主國家的情況大體如是。
 
有人擔心,梁振英當選後,不會如上兩任特首那樣有蜜月期。我覺得這是好事,這可逼新特首戰戰兢兢地上任,不敢怠慢人民的要求。沒有民望作依賴的特首,就只能靠實幹去扭轉民望不足的處境,對市民不一定是壞事。
 
香港的商界,是社會的既得利益者,他們的政治取態傾向保守,因為只要盡量不變,他們就可以繼續得益。他們支持唐英年,是因為他們知道唐英年不會大變,這是他們利益的最好保障。
 
梁振英為了不嚇怕商界,也只敢說穩中求變。但商界聞變則驚,覺得一變就會有風險。他們知道梁振英民望不足,為了爭取民望,勢必會打民意牌;很可能會削商界的利益,去討好市民。
 
回歸以來,中央為了在香港繼續推行資本主義制度,一直都盡量籠絡商界,保障他們的利益。然而,這種做法予人只顧商界不理普羅市民的感覺,甚至會以為中央與商界勾結。
 
回歸以來,中央與港人的關係,不但未有改善,反有惡化跡象。中央不想這樣下去,那就只能求變。但香港的商界卻不想變,那中央就只好寄望給想變的梁振英。中央的這種取態,在唐英年的民望每下愈況,回天乏術後就更加明顯,變成不二的選擇。
 
回歸以來,中央在經濟政策上不斷向香港傾斜,自由行、 CEPA 、放企業來港上市,讓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在在都是向港人輸送利益;但港人好像一點也不領情。有人認為,這是因為這些利益大部分為商界取去,小市民分到的很少。所以有人想透過把利益重新分配去改善中央與港人的關係,並以此去爭取中央的信任。
 
商界意識到自己的利益可能被損害,才會組織起來,企圖與中央討價還價,亦是基於這個原因。看來,今後香港的商界不可以靠中央來照顧他們的利益。他們需有真正代表他們利益的政黨,並透過選舉遊戲,令自己的利益在政治上得到保障。我們可能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自由黨。
(轉載自2012年3月26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