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馮參選未獲市民關注

到現時為止,明確表示有意參加下屆特首選舉的已有四人,分別是梁振英、唐英年、何俊仁與馮檢基。
 
多次民意調查都顯示:真正在競逐的是梁振英與唐英年。何俊仁與馮檢基都機會甚微。不但在1,200人的選委會選舉中沒有機會勝出,連在社會上吸引市民談論他們的政綱能力也沒有。
 
何俊仁認為,這是因為小圈子選舉的結果,如果市民可以一人一票去選特首,市民對泛民候選人的取態將會完全不一樣。現在市民明知他們在選委會裡沒有機會,所以才會對明知不會有機會勝出的人失去討論的興趣。
 
這或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如果泛民不去深入了解市民有這種取態的真正原因,下次即使是一人一票選特首,而泛民的代表亦有機會成為正式的候選人之一,泛民的代表也沒有機會勝出。
 
講勝出的機會,梁振英從一開始到今天都不見得比泛民好。梁振英剛起步的時候,就不斷有人告訴他,北京心目中的人選是唐英年,他是沒有機會的,但他仍堅決要一試,到選委會正式組成,泛民的支持者成功獲選為選委的,有二百多人,泛民的代表肯定可獲150張提名票,成功成為候選人。但梁振英的鐵票只有六十多張,能否一定有機會獲得提名也是未知之數;但梁振英一樣全力以赴。
 
市民感覺到他是真心想出來選的,所以關心他的一舉一動,甚至不自覺地偏幫他一下,希望以民意去逼選委改變意向。市民樂於透過不同的渠道,去展示自己的意願,希望形成一種聲勢,令北京也不得不予以尊重。
 
梁振英的這種策略,令市民覺得自己被尊重,而市民亦比較喜歡梁振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取態。此之所以,梁振英可以多次在民意調查中勝出。
 
相反,泛民的代表一早就認定自己會輸硬,因此在行為上表現得並不積極,市民從他們的身體語言上已可以感覺得到。他們並沒有盡過任何努力去改變自己輸硬的局面。市民覺得泛民根本無心戀戰,只不過偶爾出來擺擺政治姿態,當然就不再關心泛民的選舉活動。
 
泛民中人可能會覺得,梁振英還有被北京接受的機會,但他們是注定沒有機會的,這又怎能怪他們在選舉時未盡全力?
 
這正好說出了即使一人一票選他們也沒有機會勝出的原因—他們的政治訴求不現實,沒法提出一套北京也有機會接受的政綱。市民明知他們的一套,只能口頭上說得漂亮,卻沒有機會在香港具體落實,久而久之就失去關心他們的興趣了。
(轉載自2011年12月16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