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阻力重重

金融業的貪婪與自私,被視作金融海嘯的罪魁禍首,要求改革金融業的呼聲在全世界此起彼落。然而,人們只能指出金融業有些甚麼不好,卻不懂得怎樣把這些不好的東西切除,因為金融業已如癌細胞擴散至淋巴系統一樣,牽一髮動全身,不知在哪裏落刀才好。
 
現時社會上提出的很多改革要求,要不是太表面,改了也改變不了本質;就是太簡單,一刀切下去就連好的部分也被犧牲掉,甚至足以致命。
 
純看表象的人,覺得金融業賺錢多,就要求政府向金融交易抽稅,並立例規定從業員的分紅上限。但由於各國政府並不齊心,大家都擔心有人不跟大隊,結果金融交易都轉到這些不抽稅的地方進行;而人才亦會轉移到沒有收入上限的地方去工作。因此,全球最大的金融國──美國,就最不想帶頭這樣做。
 
之前,香港為了做好金融業,取消了遺產稅,有人甚至建議政府最好連印花費也不要收,因此,可以預期,香港也不會支持向金融交易徵稅,也不會為金融業的從業員設收入上限。金融業始終對G.D.P.有重大貢獻,沒有地方想看到自己的金融業務被別的地方搶走。再者,金融業的禍害,源自金融業對社會所起的實際功能,限制金融業從業員的收入,只能醫好某些人的「眼紅症」,卻阻止不了金融業繼續遺害人間。
 
因此,社會上有一種激進的想法,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要設法把金融業癱瘓,以阻止金融業對實體經濟起破壞作用。有人甚至說,即使沒有金融業,人類一樣可以進行生產,一樣可以生活下去。但這只是少數人的意見,大多數人在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後果後,都不願意去冒這種風險。
 
現時各國已有共識的做法是:(i)把投資銀行的業務與零售銀行的業務分割開來,以免投資銀行的高風險業務拖累接受普通百姓存款的零售銀行。(ii)增加銀行的資金充足率,降低銀行的財務槓桿的比例。(iii)不准銀行利用客戶的錢去坐盤炒賣,要炒就自己出本才可以炒。然而,單要落實以上幾點已不容易,因為金融海嘯後,有些投資銀行剛被併入零售銀行,他們根本沒有條件獨立。美銀吞下美林之後。現在又要把美林的業務出售,賣不出的可能被迫要暫停,或縮小規模,造成不少損失。
 
此外,銀行為了符合新的資本充足率,要麼就得集資,要麼就得出售部分業務;這就會抽走市場上的資金,令資產價格下跌,現金變得吃香。對急於看到經濟復甦的政府來說,這些都不是他們樂於看到的現象。
 
因此,各國政府雖然明知金融業有需要改革,也不想操之過急。所以大部分政府都不想看到「佔領華爾街」分子出來打亂他們的改革步伐。有些政治領袖及宗教領袖,只在口頭上認同運動的部分訴求,但當政府出動防暴隊去清場的時候,卻默不作聲,令警方在使用「適當」的暴力時,可以肆無忌憚。
(轉載自2011年11月21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