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派要感謝黃毓民

雖然黃毓民承認,由人民力量發起的票債票償運動失敗,但這只表現在個別議員的投票結果上,黃毓民對泛民的破壞力卻是整體性的,他已使泛民的統一戰綫分崩離析。建制派長期做不到的事,黃毓民憑一己之力,已大功告成,建制派應好好地感謝他。難怪有地產商也願意捐款給他了。
 
黃毓民先是成功地把泛民的政治光譜大幅地向左拉闊,令泛民之間原先存在的聯繫被撕裂。各政黨之間已沒法溝通合作,只能各自為政,盡力維繫自己光譜內的選民。泛民已沒有共同的政治目標,統一戰綫已名存實亡,已沒法發揮團結的力量。
 
今次泛民在區選中落敗,原因是事前沒法協調,一起部署配票,反而互相勾心鬥角,互揭瘡疤,鷸蚌相爭,自然漁人得利。泛民的輸,是輸在整體,不應只看民主黨的票有多少給人民力量搶走。很多傳媒以民主黨候選人的票與人民力量候選人的票加起來,仍不及建制派候選人的票多,去證明狙擊失敗。
 
這種分析實在太表面化。因為有些處於游離狀態的選民,可能因對泛民整體上覺得失望,改把票投給了建制派。因此,要計的不只是人民力量搶走了民主黨多少票,更應計民主黨流失了多少票給建制派。
 
上次立法會選舉,黃毓民領導社民連成功狙擊了公民黨。不單只令一些本來有機會的公民黨候選人沒法進入立法會,更起了一個極壞的榜樣,就是一到選舉,泛民之間也無情講,一切都只能為自己黨的利益著想。為了黨員可以入立法會,甚麼行為都可以做。這樣一來,泛民還有甚麼可能在選戰中合作?
 
到政改方案角力期間,黃毓民又成功策動五區總辭,陷民主黨於不義,令民主黨與公民黨分裂,以後都不容易合作。即使民主黨自己內部,也出現了不同意見分子,最後以分拆告終,力量因而被削弱。司徒華的死,不能說完全與此無關。
 
經此一役,社民連本有機會坐大,但黃毓民連自己的政黨也不放過搞分裂的機會,遂與陳偉業一起自立門戶,另組人民力量。自此,泛民再沒有統一戰綫可言。
 
綜觀香港現時的政治人物,以黃毓民最有政治識見;他口才了得,又懂得把握機會,常以出位的言行吸引社會關注,傳媒都樂於為他鳴鑼打鼓,以致他影響力大增,以一人之力已可以牽著泛民的鼻子走。司徒華逝世後,泛民中已沒有人可以抗衡黃毓民。
 
可惜,黃毓民的言行,大部分市民都不太認同。由於他一度被視為泛民的一分子,有部分市民會把對黃毓民的不良印象,投射到整個泛民身上。以至市民對泛民的整體印象也被扣分。建制派幾經辛苦無法完成的任務,黃毓民都做到了。難怪民主黨內有人懷疑,黃毓民是建制派潛入泛民的無間道。
(轉載自2011年11月10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