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港鐵算辦得好嗎?

自從政府宣告會撥出兩塊優質土地供港鐵發展,以補助港鐵興建新路線之後,社會上出現很多反對的聲音。有人覺得,港鐵已是一間上市公司,政府去補助港鐵,豈不是用公共資源去幫港鐵的股東賺錢?所以,有議員認為,政府不應以土地作隱藏津貼,以至市民連資助了港鐵多少也不易看得出。他寧願政府把土地公開拍賣,再把所得的錢撥給港鐵,但撥之前要提交立法會批准,好讓立法會可以監管公帑是否用得其所。社會上亦有另一批人,認為政府應該收購港鐵,把它公有化,以防官員透過隱藏資助,向港鐵輸送利益。
 
這些建議聽來都很有道理,我年輕的時候一定會舉腳贊成。但現在年長了,心態就保守起來了,知道世事不一定變了就會更好的,所以不窮不思變。如果現有的系統運作得還不錯,我就不會因它的理念不符合某些價值原則,就來一個大改動,希望改了就會更好。
 
其實,與其他國家的地鐵相比,香港的港鐵辦得實在不錯。在沒有政府直接補貼下,香港港鐵的票價可謂相對低廉。相對的意思不是與巴士比,而是與人均生產值差不多的地方比。香港的港鐵,班次頻密,甚少誤點。延誤了十多分鐘,搭客已會大興問罪之師。在倫敦,我試過多次,進了站才看到通告,說某路段今天維修,無法通車,搭客只好自行想辦法。奇怪是電視新聞也懶得報道這類消息,反映社會上已習以為常。紐約的地鐵,收費不高,但管理不善,骯髒發臭,治安又差,當地人晚上也不敢搭。所以外地人來過香港後,大都認為香港的港鐵搞得不錯。
 
可惜,香港人現在都變得理想主義,硬要把一套抽象的理念套在現實之上。以為只要按着理念逐一改革,世界一定會更完美。我打工的時候,就吃過理想主義上司的苦頭。公司運作得好地地,又有錢賺,又沒輸蝕給行家,他卻要搞甚麼re-engineering,東改、西改,同事辛苦了一輪,反把原先運作得不錯的系統搞亂了,業績不進反退。後來公司想返回舊系統,但由於時空與人手都已改變,舊系統也不像之前那麼有活力了。系統其實是有機體,弄死容易,救活難。香港的港鐵運作得好地地,我不傾向在這個時候做大手術。
 
橫豎政府都得補貼港鐵,用土地作隱藏補貼不比用現金直接補貼差。土地是政府既有的資源,不用政府另外去籌集。加稅一定不受歡迎,自行賣地亦有行政費用,徒增風險。不如直接撥地算了。
 
現時香港的做法,是讓港鐵邊做發展商賺錢,邊為公眾服務。這樣,就可以把賺到的錢,一部分補貼票價,一部分派息給小股東。港鐵保留盈利目標,不一定是壞事,及可以藉此全方位提升港鐵的營運效益,比純粹公營好。社福界不是想搞社會企業嗎?港鐵不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嗎?我們為何要設法把它弄死?
(轉載自2011年5月27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