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益港鐵成嗎?

為興建南港島線與觀塘延線,政府把前黃竹坑邨地與前山谷道邨地的發展權撥給港鐵,以補貼興建新線的龐大成本。輿論一般的反應比較負面,認為政府有過度益港鐵之嫌。
 
輿論有這樣的擔憂也難怪,因為土地是公家的,而港鐵已是一家上市公司,政府沒有理由用公家的財產去益上市公司的股東。 
 
然而,如果沒有某種形式的補貼,港鐵一定不會在明知虧損的情況下,還去興建新鐵路線的,那黃竹坑、鴨脷洲、何文田及紅磡等地豈不是以後都不會有港鐵到?
 
其實,現有的港鐵路線無一不是靠政府用土地的發展權去暗中資助的。早期的德福花園、杏花邨等,實質上都是政府用來補貼港鐵公司的。只是當時港鐵尚未上市,政府益港鐵,只屬於把左袋的錢放去右袋吧了,不會益了私人投資者,所以大家不會有太多的說話講。
 
然而,港鐵上市之後是否就可以不用政府補貼就有能力自行增建新路線呢?答案是一樣不可能。
 
全世界的市區集體運輸系統都得靠政府補貼,原因是興建的費用過度昂貴。在現有的市區範圍內建鐵路運輸系統,只能選擇鑿隧道建在地底。若想遷拆民居去建鐵路,不但要花更多的收地賠償,而且會十分擾民,勢必引致官民對抗,為大部分政府所不取。但在地底建鐵道線就一定費用昂貴。
 
在世界很多地方,鐵路是先由政府用公帑去興建,然後才交給火車公司去營運。理念一如政府建馬路,讓巴士公司的車在馬路上行駛一樣。如果香港也這樣做的話,要花的公帑一定比今天更多。興建新鐵路線,將成為納稅人的負擔。
 
現時香港的做法,是先由港鐵取得政府的撥地協議,港鐵有了地就可以舉債,待物業發展圖利後,就可以很快還債。如果要靠票價收入去還債還息,時間一定要拖很長,票價一定要收很貴。由此看來,政府撥地給港鐵,主要不是為了益港鐵的股東,而是為了益市民,好讓香港的港鐵票價普遍比其他先進國家為低。
 
有些地方,即使興建費用已由政府包辦,營運公司已不用負擔興建費的利息與資產折舊的成本,但依然要收取高昂的票價,甚至要靠政府的額外補貼。
 
香港的港鐵能收相對外國平的票價,是因為他的經常性收益,並非純粹來自票價,還有不少來自商場的租金。如果沒有圓方、德福廣場等處的租金收入,港鐵一定要收更高的票價。因為現時來自港鐵營運的利潤只有2%左右,一般投資者是不滿足於這個水平的利潤的。
 
此之所以,我們在要求政府不要撥地給港鐵的同時,還得考慮有甚麼更好的替代方法。不然的話,我們雖然制止了港鐵靠公產賺錢,卻連累市民要付更高昂的票價。
(轉載自2011年5月23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