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女性漸多選擇不婚

昨文隨坊間的說法,把年逾四十而尚未結婚的女士稱為「剩女」,細想覺得不妥。因為時代女性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她們已不用依附男性生活;他們沒有結婚,可以是自己的選擇;把她們視作未被男性挑中的剩貨,是對女性的不敬,並不值得鼓勵。
 
事實上,由於社會環境的改變,保持單身已是時代女性對未來人生的一種值得深思的選項,獨身已不是女性的禁忌。有調查顯示,有四成香港女性已不介意單身,而且一樣可以自得其樂。
 
無可否認,婚姻制度在過去之所以可以存在,完全是建立在女性的犧牲之上的。傳統的一夫一妻制,長期以來都是用來制約女性的,目的只在保證妻子所生的只能是丈夫的親生子女。為了保持家庭的和諧,傳統女性被迫忍受丈夫嫖妓,甚至娶二奶、三奶。相反,男性卻絕不接受妻子作出牆紅杏,擔心會產下野種,分薄了自己親生子女的遺產。
 
過去女性之所以肯接受這樣的委屈,是因為缺乏獨立的經濟能力,婚姻於是成了換取長期飯票的主要模式。然而,現時香港的女性已有良好的受教育的機會,在職場上所取得的成績已不比男性差。他們已沒有需要為了經濟上的利益,而接受不公平的待遇。
 
此之所以,現代婚姻觸礁的機會遠比過去多,其中提出要求離婚的,主要來自女方。有些女性,由於懷疑男性在本質上會傾向不忠,遲早會做出對婚姻背盟棄誓的事,所以對婚姻已失去信心,寧願選擇不婚,以免要面對失婚之苦。
 
然而,作這樣的選擇是要付出代價的。傳統的意識形態是不會一下子就退出歷史舞台的,社會對獨身女性總有種種負面的猜想,女性口裏可以說不介意獨身,心裏不可能不感到壓力。
 
再者,不結婚雖然也可交男朋友,有性生活;但如果從一開始就不打算結婚的話,戀愛的味道一定會大打折扣。因為,戀愛的基礎是建立在對將來幸福家庭生活的憧憬之上的,如果一開始就對結婚沒有期盼,戀愛就難以浪漫起來。因此,因戀愛而導至結婚,仍是大部分女性會走的人生路。
 
不過,在現代社會,這條路不容易走得長。香港的生活條件高,家庭的開支大,大部分婦女在婚後仍得繼續出外工作;但與此同時,婦女卻仍得承擔「女主內」的責任。女性放工回家後,還得兼顧家務,督促子女學業,男性相對少在這方面予以援手。
 
對不少婦女來說,婚後的一種強烈感受就是生活比前疲憊。因此,只有那些母性特別強烈,願意為子女有個健康成長環境而作出犧牲的婦女,才肯接受不公平的婚姻關係。除非男性肯改變自己的脾性,否則會有愈來愈多的女性選擇不結婚,即使結了也維繫不長。
(轉載自2011年4月27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