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廠爆炸有別核爆

福島核電廠事故的高峰期,有在銀行工作的朋友勸我,宜及早減持手上的股票,因為福島核電廠的事故已經失控,可能發生大爆炸,威力比原子彈爆炸還要大。
 
雖然,當時股票市場已風聲鶴唳,但我仍不為所動。以我相對有限的科學知識,我也知道核電廠不會如原子彈一樣爆炸。銀行職員不應隨便散播這類不確實的消息。
 
我們在電視新聞上看到福島核電廠爆炸,其實只是洩漏出來的氫氣引致的爆炸,並非核裂爆。
 
製造原子彈,需用高純度的濃縮鈾,核電廠的燃料棒雖然也含有放射性元素,但純度極低。前者的純度要達95%,但後者只是3%左右。
 
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狀態下也會不斷出現核子分裂,把無法安定在原子核內的能量釋放出來,不斷射出中子、質子、電子、以及其他射線。如果射出來的中子射中另一個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就會導致這個原子核也跟著分裂,射出更多中子。不過,由於放射性元素很少高純度地集中在一起,再射出來的中子,很多時都擊不中另一個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而是被其他雜質吸收,無法產生連鎖反應。
 
要製造原子彈,原理很簡單。關鍵是要提煉出足夠份量的高純量的鈾或鈈之類的放射性元素。只要提煉出來的份量夠多、夠純,那射出來的中子就一定有機會射中另一個原子核,導致幾何級數的連鎖反應。這個足夠的份量,科學家稱為臨界質(Critical mass)。
 
原子彈未爆的時候,濃縮鈾分開兩塊,由於分開的時候,各自的份量都未到臨界質,所以不會爆炸。要引爆的話,只要把兩塊濃縮鈾合起來。由於合起來就有足夠的臨界質,射出的中子就有機會射中另一個原子核,就會有連鎖性的核裂變。
 
核電廠的燃料棒濃度這麼低,把它們合起來,也不足以產生連鎖反應,因此說核電廠會產生核爆炸是不確實的。我們不應把兩者混淆。
 
福島核電廠的問題,是地震與海嘯把冷卻系統破壞了。以致燃料棒釋放出來的輻射,沒法拿來發電,反把反應堆也破壞了,以致燃料棒外露,洩漏出大量輻射,污染環境,釀成生態大災難。
 
現在日本是企圖利用消防車及直升機從外向反應堆灌水,希望把溫度及輻射水平降低,然後找機會取出燃料棒,移放到地底深處的棄置室。這樣問題才算解決。不然,就得像切爾諾貝爾那樣,用大量混凝土傾倒在反應堆上,防止輻射洩出。
 
經此一役,福島核電廠周圍三十公里已不適合人類生活,這對日本無疑造成了嚴重創傷,日本股市要大幅下跌,應是市場的正常反應,但遠在三千公里外的香港,股市也同步下跌這麼多,我就覺得有點反應過敏。
(轉載自2011年3月21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