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長債息升的原因

美國聯儲局推出第二次量化寬鬆政策之後,美國的長債孳息率不跌反升,這與常理不合,內裡原因值得投資者深思。
 
美行量化寬鬆的具體做法,是由聯儲局自行在市場上買入了短期債券。這樣,原本在市場上屬資產的債券,就會變成現金,可被用作投資或消費,希望藉此推動經濟復甦。如果聯儲局不這樣做的話,市場上需要資金的人,可能需要找其他的買家來買自己手上的債券去換取現金。若果買家不多的話,債券的價格就會下跌,以較高的孳息率去吸引買家。利率上升對經濟復甦不利,聯儲局出手買債券,等同壓低了債券的孳息率。
 
由於聯儲局買入的主要是短期債券,它只能壓低短債的孳息率。聯儲局的如意算盤是短債的息率被壓低後,長債自然亦難升;但市場上的投資者很明顯另有看法,他們可能覺得短債的孳息率低是人為的,不易用作投資長債的標桿。他們可能預期,美國的利率不可能長期停留在這麼低的水平;關鍵是甚麼原因令投資者有這樣的看法。
 
從較樂觀的角度來看,是人們預期美國經濟會逐步復甦。政府可以逐步退市,不用再靠量化寬鬆去人為地壓低利率,那利率就自然會回升到合理水平。  然而,美國經濟只是偶有佳兆,復甦的勢頭並不明顯,可能還需在低位徘徊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因此,我不相信長債息率上升的原因是人們預期經濟很快會好轉。
 
另一種,亦是較多人接受的看法,是人們預期通脹很快會上升,屆時聯儲局可能需要加息去平抑物價。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在美國經濟不大景氣的情況下,物價上升的原因似會來自內部需求上升,而更可能是源自入口商品價格的上升。如果美國進一步逼人民幣升值的話,這種輸入性的通脹將更為明顯。然而,輸入性的通脹不可能靠加息去解決問題。加息或許可以令物價在名義上降低,但人為地令更多的人買不起商品,只會令人民生活得更加困苦。加息會收緊銀根,大家缺錢消費,物價當然會下降,但是亦可能令經濟因缺乏資金而失去動力。滯脹就是在這種環境下產生的。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美國的股市很難出現全面的好景,只有那些能在海外賺錢的公司,才會有較好的業績,那些做本地生意的公司,可能乏善足陳,美國股市的表現,最終會不及新興國。
 
最悲觀的看法,是人們對美元的前景看淡,擔心從債券收到的利息會不足以抵消美元的貶值。當真如是,長債的息口將取決於美元匯率的走勢。這是美國政府最不想看到的景況,一旦進入負面循環,可能一發不可收拾。因此,美國政府必定會在適當時期出手,去維護美元匯率,令人們對美元的信心不會一下子失去。這在開始時應不難做得到,但效果必然會愈來愈減弱。我預期貴金屬的價格,短期會有反覆,長線依然看好。美元資產實不宜多持。
 
 
 
 
 
(轉載自2011年1月10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