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 何來寒冬

近年,環保人士討論得最多的是全球氣候漸趨暖化的問題。大規模的工業生產與高消耗的生活方式,的確已令我們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人為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與臭氧)的排放,令大氣層吸收了大量的長波熱輻射,形成溫室效應。
 
環保人士擔心,若是氣溫繼續上升,南北極的冰帽會大量融化,海洋的水平綫因而上升,沿海的低地以至一些島國會被海水覆蓋,很多人會失去家園。此外,氣候暖化亦會影響農作物的生產與漁民的收穫,導致嚴重的饑荒。因此,我亦十分贊成人類應該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好讓我們的子孫繼續有一個美好的生態環境。
 
不過,對於地球是否正在暖化問題,我認為我們應以科學的態度來對待,不能為了喚醒人們的警惕,就故意把暖化的問題任意誇大;更不應該一聽到相反意見就群起而攻之,亂扣帽子。不以科學的態度去搞環保,只會流於意識形態的鬥爭,而沒法真正令環境有所改善。
 
據各國氣象台交換紀錄的統計所得,自二十世紀初以來,地球的氣溫,平均上升了攝氏0.74度。這種幅度的差異,普通人是感覺不出來的。地球的氣候,總是有時暖,有時寒;有時這邊暖,有時那邊寒。那些說真的感受到氣候暖化的人,只不過是心理作用吧了。正如我們不能因為今年大帽山結霜,就說全球氣候凍了。宏觀的氣候狀態須靠全面的科學統計評估,而不是憑個人感受。
 
地球的歷史已有四十六億年,其間氣候變化很大。在冰河時期,地球上的水,很多都變成冰雪覆蓋著大地;海面的水平綫大幅下降,白令海峽水乾,亞洲與美洲可以連成一塊。但地球暖和的時候,北冰洋的氣候也可以與地中海差不多。地質學家在北冰洋鑽出的冰芯中,竟發現有生長在溫帶的海藻類化石。由此可見,地球的氣溫可以相差十分大,幅度可達攝氏幾十度。然而,我們現在察覺地球氣溫的暖化只是0.74度而已,我們怎能憑這少許的變化,就說一種趨勢已經形成?
 
再者,過去地球的暖寒交替的周期十分長,一個大冰河時期,可以超過一百萬年,其間的小冰河時期,短的也有數千年。有科學家認為,我們在處於大冰河時期中的小冰河時期中間的暖和時段,進一步轉暖與轉寒的機會都存在。
 
人類發明溫度計還不到二百年的歷史,我們收集到的氣溫資料相對有限,很難以此去推論宏觀的地球氣候大周期的變化。這些變化雖在一定的程度上受人類的行為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地球自轉軸的傾斜度,地球公轉時與太陽的距離,以及太陽熱核反應的活動周期。此外,偶爾跌落地球的彗星與小行星以及間中的大型火山爆發,都足以對地球的氣溫造成重大影響。
 
我絕對贊成環保,我只是認為,在現階段,我們尚未足以肯定,地球一定會繼續暖化。
 
 
 
 
 
 
 
(轉載自2010年12月29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