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按揭難在香港普及

昨文介紹過逆按揭的理念,表面上聽起來的確有助解決長者業主退休後的生活費問題,但為甚麼遲遲都未見逆按在香港出現呢?原因是消費者與銀行對此都不太熱衷。
 
消費者興趣不大的原因,是中西文化始終有別。香港人雖然西化,但家庭觀念仍然比西方人重。即使有部分新一代已不太願意照顧父母,但上一代的父母卻仍十分照顧子女。如果他們有物業的話,他們會優先考慮把物業留給子女。經濟不太好的家庭,這種需要愈顯得強烈。經濟好的話,又沒有需要做逆按揭。有時,子女知道父母手上仍有物業時,會不太介意在生活上照顧父母一下,他們會主動代替銀行做逆按揭,希望父母過身後會讓他們來承繼物業。
 
此外,香港人很會計數,他們會嫌逆按揭的套現的能力低,一點也不划算。以按揭證券公司所提供的資料,一百萬的物業如果分10年領取定額貸款的話,每月只能收到3,300元至4,600元。即使以每月4,600元計,10年也只能收回一百萬樓價中的55萬元,餘數在扣除利息與行政費之後,銀行會剩多少給自己的後人也沒法控制。屆時人都死了,銀行會否把樓蝕賣也不知道,很沒有保障。 
 
有些自以為精明的香港人,還會進取地以為,若然把物業套現拿來投資,回報當可以解決退休生活問題。不過,這種想法很危險,投資不一定成功,若然把樓也賣了,可能會弄到無家可歸。逆按揭的最大優點,是可以不用擔心將來的居住問題。
 
然而,即使香港的消費者有興趣做逆按揭,銀行也不一定願意提供這類服務。銀行不是搞社會福利的,如果風險大,回報小,運作上又麻煩多多,那就即使有按揭證券公司包底,銀行也不會積極去做。
 
逆按揭令銀行感到不舒服的地方,是抵押的物業愈舊愈不值錢,但貸出去的錢卻愈貸愈多;不似正常按揭那樣,一路可以收本又收息,風險可以不斷減少,不用等到最後把物業賣掉後,才知結果。銀行只喜歡收息,不喜歡搞樓宇拍賣,他們會覺得做這類生意很麻煩。因此,即使將來肯做,收的行政費用一定不會少。屆時又輪到消費者感到蝕底了。其實,現時銀行做正常的按揭生意,可以收到的息差亦不多,如果銀行自己缺乏存戶,要在市場上籌措資金的話,利潤一點也不吸引。銀行之所以這麼熱衷做正常的按揭生意,是因為有錢買樓的人都是銀行心目中的好客。做按揭生意只是為了招攬這批客戶,以後銀行還有大量產品與服務可以提供給他們。
 
不過,逆按的客戶則不是銀行心目中的好客戶,他們已沒有新收入,連生活費也要向銀行領取,銀行根本不可能與他們做其他生意。因此,除非逆按可以收到更高的利息,否則銀行一定不熱衷做這類生意。很難想像,逆按揭會在三、五年內在香港普及起來。
 
 
 
 
 
(轉載自2010年12月21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