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基金爭拗 顯示社會分化

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想成立一個關愛基金,目標是由政府與商界各出資五十億元,以支援現時綜援安排未能顧及的人士,個別大地產商立即起來支持,相信要達標並不困難。
 
我原先對這個構思並不抗拒,由政府與商界拿些錢出來去關愛社會上有需要的人有甚麼不好?每次施政報告後都有人說自己未能惠及,這個基金不是正好拿來填補這類漏洞。我在房委會的時候,就接觸過一些老人家,年輕時辛辛苦苦供了層樓,可惜是唐樓沒有電梯,他買的又是高層,現在年老體弱,每日上落都極不方便。他想申請住公屋,但因為已有樓而失去資格。由於他已失去工作能力,所以想申請綜援,但亦因為有樓而沒法申請。這類人關愛基金應可以想辦法施以援手。
 
然而,社會對關愛基金的反應並不正面。有人竟把政府聯同商界一起做善事也視作是一種官商勾結,動用公帑去為商界塗脂抹粉。更有社福機構指商界出的錢不乾淨,是不義之財,他們不會去申請或參與一起工作。他們認為,商界若要做善事,不如平時少剝削員工,少欺負消費者,不要借關愛基金來「攞彩」。
 
據說,有些捐了錢的商界,聽到自己這樣被揶揄之後,以後再也不敢參與這類活動,要做善事就自己直接做算了。一與政府合作,就會被反建制派針對。相信今後政府想搞甚麼大型的官商合作活動,一定更加阻力重重,反建制派今次又成功削弱了特區政府的施政能力。
 
香港人雖不承認有仇富情緒,說他們仇的只是不公義行為,而不是富人本身。這只是為了保護自己政治正確的虛偽說法。從商人做善事也常被冷待甚至批評的情況來看,這種仇恨已發展得有點盲目。 
 
一百億元不是一個小數目,用得好,可以幫到有需要的人解決很多具體困難。沒有理由因為一部分錢是來自商界,就斷定它為不義之財。那我們從商界收到的稅,豈不是也是不義之財?以這樣的推理,我們的公營教育與醫療經費,也內含不義之財,是否也應停辦,以免被玷污?
 
有些NGO擔心,政府一次過敲了商界這麼大筆錢之後,商界可能會削減平時的慈善工作預算,令他們想爭取捐款更加困難。其實,關愛基金的錢將來會如何分配,現時尚未有定案,政府還在聽取意見,可塑性仍相當高,不排除NGO也有機會分到一杯羹,可以利用這筆資金來推廣自己想做的項目。所以,我不贊成從一開始就從本質上否定這個計劃,甚至要求政府把方案撤除。這樣,或許可以舒口烏氣,但對基層不會帶來實質的好處。
(轉載自2010年11月3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