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憑何激增

五月份中國出口比去年同期激增百分之五十,數字令市場有點吃驚。因為,我們雖可把激增的原因歸結為去年的基數較低,但我們又可如何去解釋,為何中國的出口可以增長得遠比海外市場的復甦為快呢?
 
匯豐銀行的首席經濟師簡世勳認為,中國的出口增長並非由歐美需求帶動,而是由中國生產力的提高,以及出口商品的市場佔有率增加所推動。中國的工資上漲與人民幣的升值,雖對出口會有負面影響,但只要中國的生產力能繼續改善,中國商品就能在國際市場上增佔更大的比例;這樣,中國出口增長的趨勢就會長期持續。真正對中國出口有威脅的,是貿易保護主義。
 
簡世勳對中國生產力與出口商品的評估,似乎與我們平時所得印象不一樣。我們平時看到的報道,總是說中國只懂得出售血汗勞動力,生產的附加值不高,而產品的質素亦經常不達標,不是有毒,就是虛有其表,次貨充斥。然而,在這種狀況下,中國又是憑甚麼去增佔更多的市場呢?危險的,有毒的產品,怎會有人肯不斷落單?以我在商界的經驗,愈是諸多批評的人,往往就是想買的人,他們批評的目的是想壓價。此外,還有一類人會批評得更狠,就是競爭力不足的對手;他們自知技不如人,唯有「數臭」別人的商品與服務,我很懷疑,西方傳媒在批評中國的出口商品時,是否亦懷有類似心態。
 
現代傳媒的風氣是一窩蜂地報道負面消息,這種做法很容易以偏概全。中國可能有部分產品質素未達標準,但這只是事實的一部分,真正的事實應是中國的產品不論在價格上,還是在質素上都比競爭對手優秀,否則入口商為甚麼不作他選?
 
我認識有些廠商,他們在中國以外的地方也設過廠;近在東南亞,遠至非洲;但他們最後都集中把生產線設在大陸。他們認為,中國工人無論在刻苦耐勞的能力上,抑或在掌握新技能的靈巧度上,都遠勝過他去過的其他地方。再者,現時中國的大學生質素也不差,要培養科技或管理人員,都可以就地取材,不假外求。此外,中國政府比他們到過的其他政府都有更高的宏觀視野。中國政府無論在舊城改造、增建交通網絡、保障能源供應,以致推廣新科技方面,都比其他發展中國家更願意投放資源,令中國的設廠環境遠比其他地方優勝。如果中國能在法治方面也能有所改善的話,中國在出口方面仍將長期難有對手。
 
他們認為,中國根本不用放棄勞工密集的工業,把它們向內移已可以;而沿海地區則很快會因工資上升而被迫提升出口產品的附加值;長三角一帶,在這方面已做得不錯。他們擔心很多香港人都會因傳媒負面報道,而對中國的生產力有錯誤的判斷,因而不懂得利用內地經濟增長的有利因素,為自己的未來作出適當安排。
(轉載自2010年6月18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