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出現工潮的原因

近日內地不斷傳來工人罷工要求加薪的消息,在傳媒上看到的報道,大都集中描述這些工廠如何剝削工人,要工人做簡單死板的工作,長期加班沒有假放,極不人道。這些其實是全世界發展中國家的工人都要面對的普遍情況,並非內地出現工潮的真正原因。傳媒只看到一些表面現象,就想當然地把它視作內地工潮自身的特別原因。
 
現實是出現工潮的內地工廠,絕非那些條件最惡劣,工人最受欺凌的工廠,而多是一些外資的或已上市的大廠,那裡的工作環境以及工資水平,其實比一般的內地工廠都要好。可見工人在這個時候在這些工廠發動工潮,與工作環境不好的關係不大。
 
相反,正正是因為這類工廠競爭力強。可接到著名品牌的大單,工人估計老闆會有不錯的利潤,才群起覺得也應分到一杯羹。如果他們知道廠方經營困難,處於倒閉邊緣,那就是待遇更差,也不會發起工潮吧。金融海嘯期間,很多工廠都裁員減薪,工人所面對的困難比現時更甚,但工潮卻不像今天那麼多。即使有,也只是想追回欠薪,不會以罷工作為爭取改善待遇的手段。
 
我相信,內地工潮迭起與中國出口勁升有一定的關係。據統計,五月份中國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了百分之五十。顯示中國產品,即使在海外市場極不景氣的情況下仍有相當驚人的競爭能力。這種情況已令中國的廠商恢復信心,又再大事擴充。令工人的需求大增,很多地方又再重現民工荒。這種情況已迫使不少地方政府大幅調升工人的最低工資,調升幅度平均可達百分之二十。只是有些條件好的工廠,工人覺得這個幅度是因應一般工廠的承擔能力而制訂出來的,他們的廠應可以加得更多,所以才以罷工去威脅老闆加薪。消息傳來,不少工潮都以資方讓步告終。若非中國出口有這麼強勁的增長,資方想接受工人的要求也未必有客觀的能力。
 
有報道指中央政府對各地工潮群起已拉響警報,下令傳媒不可大事報道。但有很多跡象顯示,今次全國性的工潮,在某種程度上可謂是中央政策促成的。最近胡錦濤親身在會議上提出,要締造群眾可以體面地勞動的環境。另一方面,不少學者亦相繼指出,中國內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分配不公平,工資佔GDP的比重太低,廣大工人根本沒有消費能力,令內需無法提升。這種意見基本上得到中央領導人的認同。如果沒有中央這種取態,地方政府根本不會開綠燈讓工潮蔓延得這麼快。有些罷工一搞就搞了幾個月,如果在以前,地方政府早就插手干預了。現在中央不想傳媒報道太多,只是不想情況失控,但基本取態仍未改變。中央樂於看到沿海地區的工資水平進一步上升,以迫使沿海地區的工業迅速轉型向高附加值的行業,無法轉型的就迫他們移向內陸。這樣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在宏觀上將更為有利。
(轉載自2010年6月17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