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薪難靠集體叫價

每到年尾,勞動團體與僱主協會都會為來年的加薪幅度,高調地作出預期,並互相指責,批評對方的估計,不切實際;希望藉此為自己所代表的團體爭取更大的利益。這種做法,在經濟平穩的時候,或會有點作用。因為,當僱主有能力加薪的時候,通常就傾向「跟大圍」:即是說,其他公司大都加多少,他就加多少。這樣才能減少僱員的怨言,減少決定「跳槽」的僱員人數。
 
在這種情況下,勞動團體與僱主協會的高調叫喊,或許還能起一定的作用。因為,公開的言論多少對社會共識的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曾參殺人」,只要多講幾次,連他母親也會信以為真。不過,可能這類團體的叫喊方式實在太過樣板化,兼偏離實際,所以,即使是所屬成員也會覺得,他們的叫價沒有甚麼參考價值。人們寧願參照大機構的具體案例,也不參考團體的集體叫價。成交價永遠比叫價更有參考價值。
 
金融海嘯後,實體經濟尚未完全復原,部分甚至還在為生存而掙扎,僱主並非都有同樣的加薪能力,不可能沿用「跟大圍」的策略。因此,必然會有一批公司的加薪幅度會比「大圍」少,甚至要凍薪或減薪。需要這樣做的僱主,很多時都是礙於環境所迫,而不一定是藉金融海嘯乘機剝削僱員。勞工團體若因為有僱主加薪未達他們的指標就發動工潮,其結果只會促使這些本身已經相對虛弱的公司提前倒閉,造成更多工人的失業。
 
以捆綁方式進行集體談判,雖然有助爭取更佳條件,但常有後遺症。單一化的加薪幅度,不但不適用於公司,亦不適合所有僱員。因為每個人的才能與努力程度都有差異,劃一的加幅,對有突出表現的員工不公平。
 
當然,有條件的公司可對這類員工進行特殊照顧;但當公司需要按集體的要求劃一作全面加薪時,就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削減了加薪給個別有突出表現員工的能力,令他們失去工作的積極性;結果只會令公司走向平庸化。此外,當報酬劃一化的時候,公司亦會設法更替一些表現低於標準報酬的員工,令某些天資較弱的人更難有工作的機會。此之所以,我樂於見到市場上有不同運作方式的公司,僱用不同水平的員工,讓不同的公司與個人都可以各適其適。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並非在於協助僱主可以不按勞工團體的要求加薪;我之前一樣也曾批評僱主協會企圖以集體行動進行壓薪;我主張的是,社會應讓不同的公司與個人有自由選擇的空間。集體行動會妨礙市場機制的運作,不利於社會的整體改善。
 
所以,《am730》的加薪並不參照勞工團體的要求,我們加得比他們要求的還要多,平均加了8%。
(轉載自2009年12月11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