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欠世界,還是世界欠你

黑社會有句話,叫做「出來行,遲早要還。」這顯示,黑社會中也有人懂自我反省,知道自己的平時所作所為,從世界中拿了不少理應不屬於自己的好處,自己又沒做過甚麼有益於社會的事,感到自己可能對社會有所虧欠,所以會有遲早要還的感覺。
 
我說這句話有自省的含意,因為它已形而上至一個抽象觀念,而不著重還的具體對象與形式。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欠了誰的錢,負了誰的心,就不難找到償還的途徑。只有當一個人實在欠得太多,才會意識到,這回得把性命也賠上了,才足以清還自己的孽債。人需要對人生有點省悟,才會進入這種心理狀態。
 
可惜我們社會的人,並非人人都有這種反省能力,他們總是覺得世界欠他們實在太多,很可能到他們要死的那天,仍未有機會還清給他們。於是他們無時無刻都處於一種怨憤狀況,甚麼都不能令他們滿意。
 
他們怨政府借錢給他們讀書也要收利息,累他們剛出社會就背了一身債。他們怨入住公屋後也要按管理成本上升而加租;一旦入息超出上限,還會被列作富戶,要交市值租金。他們怨公營醫院管理局輪候時間長,發的藥不是最新、最好、最貴的那種。他們怨生果金只夠買生果,累他們要不斷動用積蓄,退休後失乏安全感。總之,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他們都有得怨。
 
人處於這種精神狀態下,心情一定不會好過。人覺得這個世界欠他這麼多,就會想報復,傾向破壞,不傾向建設。在這種情意結之下,人生就很容易進入惡性循環。由於不斷地想討回世界欠他們的,自然不肯為世界先作付出。然而,人若是不肯先作付出,又怎能在世上換取自己所需要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這類人一定沒法在世上拿到太多。
 
其實,我們有今天這樣的生活,都不是單靠一己之力可以達到的。英國科學家牛頓說,「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站得這麼高。」這巨人就是前人的積累,與世上其他人的分工合作。沒有這個基礎,個人根本沒有條件過今天這樣的生活。能看到這一點,人才會有感恩的感覺,才覺得自己欠社會的,比社會欠自己的更多,才有多為社會作出貢獻的責任感。現實是有這種心態的人,反而更容易得到上天的眷顧:他們在社會上處處受歡迎,大家都樂於予以援手,人生路上自然走得更為暢順。
 
我非常贊同社會應設立安全網,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多一點福利:我只是覺得,即使在時運不濟的時候,人也不宜只會埋怨,不應總是覺得世上所有人都虧欠了他,這樣子生活,實在辛苦。
 
人要取得多少才能滿足,沒有一個容觀標準。滿不滿足只是一種心理境況,願意多為他人作付出的人,就較容易達到一種自己已經有多的感覺。所以聖經說:「施比受更有福。」
(轉載自2009年8月21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