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有錢借 沒錢使

金融海嘯令我們驚覺,整個世界都已供應過剩。我們有太多的工廠、太多的銀行、太多的超市、太多的食肆,太多的律師,太多的清潔工人……太多的原因,是之前市場上有太多的資金,大家可以靠借去消費。於是引發出這麼多的供應。
 
現在,世人不但把以前積累起來的錢花光了,而且還花了很多透過財技所創造出來的錢。世人欠下了那麼多的錢,如果將來要還,又哪裡有多餘的錢去消費,這必然會令供應過剩的情況維時甚久。
 
在這段時間裡,我們要讓過多的工廠倒閉,過大的銀行瘦身,過多的律師失業……經過長時間的經濟衰退,人們吃盡苦頭之後,產能過剩的問題才能逐步解決,經濟才能在一個較小規模的基礎上重新起步,人們才能對前景有點盼望。
 
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宿命,自工業革命以來,經濟就不斷出現周期性的衰退。其根本原因是利潤分配的不公平。公司的利潤,只能透過派股息分給投資者,而廣大的工作人員都沒有機會分享。結果股東手上的資金愈積愈多,但礙於個人的消耗能力有限,卻不能全部變成社會的新生需求。
 
而廣大的社會基層,雖然在生活上有種種需要,卻沒有支付能力,沒法成為經濟上的有效需求。這種情況令積累起來的閒資,沒法透過金融市場重新流入實體經濟去增加生產,因為實體經濟早已產能過剩。
 
為了令經濟可以持續發展,又可以不用改變資本家全取利潤的建制安排,資本主義社會找到了一種權宜之計,就是把積累起來的資金,借給沒有機會分享利潤的廣大人民去消費。但由於社會基層根本沒法在建制裡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借錢給他們是注定沒錢還的。他們只能不斷以新債還舊債。
 
在資產價格不斷上升,通過膨脹持續的時候,過度借貸的矛盾可以暫時被掩飾起來,但一泡沫爆破,形勢就會是迅速逆轉,變成惡性循環。美國的次按危機就是在這情況下爆發的。
 
銀行如果不蒙著眼睛借錢給沒錢還的人去買樓、買車,及不斷刷卡消費,世界的經濟發展可能早在十多二十年前已經停頓,但這樣胡亂借錢,又遲早變成壞賬,令經濟沒法逃過周期性的危機爆破。
 
要長遠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解決社會上有人有錢借,卻有人沒錢使的現象。不解決這個根本矛盾,任是金融體制如何改革,危機一樣會透過不同的模式不斷出現。
 
今次金融海嘯為我們帶來的最大機遇,是讓人類不得不正視自己社會的基本矛盾,迫人類為自己的前途重新作反思。
(轉載自2009年3月16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