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樓按的 取態舉足輕重

金融海嘯初期,銀行業受美國次按危機所害,弄到風聲鶴唳,對樓宇按揭業務一度取態十分保守。據前線工作的地產經紀反映,很多本來有意買樓的客人,一經接觸銀行,就被嚇到買意全失。
 
很多銀行在遇到有客人申請按揭時,開出的條件都比他們公開宣稱的苛刻;最要命的是他們的估價往往比市價還要低,把銀行預期的未來跌幅也算了進去,令客人以為自己看錯了市,不敢去完成交易,在這種情況下,樓市焉能不跌?
 
當時,不少人都擔心,若果銀行繼續用這種態度處理樓宇按揭,香港的地產業將會受到沉重的打擊。我當時亦預期,銀行將進一步收窄按揭利率與優惠利率之間的差距,最終變成高過優惠利率。
 
幸好,形勢很快出現了變化。政府不久便向銀行系統注入了大量資金,解決了銀行資金短缺的問題。現時銀行已不是沒有錢借,而是找不到可以放心的放貸對象。在環顧各類放貸對象之後,銀行業最終還是覺得借錢給人買樓較為安全。自11月份開始,銀行對按揭業務又再恢復興趣,樓市的交投才慢慢地有所回升。
 
雖然,現在尚有一部分銀行(主要是外資)對樓按仍顧忌多多,但由於已有足夠的銀行改取積極一點的態度,競爭的環境已經形成,我估計按揭利率升至優惠利率減1.5%左右已出現阻力,短期裡難再收窄。
 
其實,在現時這種環境下,銀行借錢予人買樓,風險不會太大。因為,在經濟前景不樂觀的情況下,買家自己也會認真地作自我審查,不具備足夠還款能力的,根本不敢動買樓的腦筋。有條件的銀行應在行家未敢進取之前,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
 
自從銀行的樓按業務逐步恢復正常以來,市場的交投已日漸增加。我估計09年土地註冊署登記的買賣合約數量,可恢復至每月6,000至7,000宗的水平。若能保持這樣的交投量,二手市場就可以提供合理的套現能力,令想入市的買家與想做樓按的銀行都可以感到安心。
 
銀行界必須認識到,他們對樓按的取態會對樓市的表現有直接的影響;而樓市的表現又可以返過來影響銀行的業務。在這種情況下,銀行的取態往往有自我完成與自我證實的能力。
 
當銀行取態積極的時候,大量資金就可以透過銀行流入樓市,樓價自然上升,銀行就會覺得做得積極一點也風險不大,結果導致資產泡沫愈益嚴重。
 
相反,如果銀行不肯做按揭,樓價就會下跌,銀行亦會自以為自己取態正確,避過了不少風險。但實際上,這種取態足以令銀行原先已做的按揭變成資不抵債,足以對銀行造成嚴重的損害。此之所以,銀行在制定按揭政策時,必須非常審慎。
(轉載自2009年1月15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