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仍有老本可食

昨文指出,由於美國國力走下坡,出口又疲弱,加上聯儲局在發行美元時又採取極不負責的態度,因此不難預期美元的強勢將無法長期持續。然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一隻在全球流通了這麼久的結算貨幣,不可能在未有代替貨幣之前一下子退出市場。
 
環顧全球的其他經濟體系,只有歐盟與中國有機會在規模上接近美國,或有機會在將來取代部分美元一直在扮演的角色。然而,在金融海嘯之後,歐盟的處境比美國更為不妙,以至歐元的匯價掉頭從高峰回落,對美元一度貶值了百分之二十。而中國則至今仍不敢讓人民幣自由流通,根本沒有條件扮演結算貨幣的角色。因此,美元的強勢雖已結束,但美元作為主要結算貨幣的日子尚未結束,美元仍有老本可食。
 
我所謂的美元失勢,主要是指前後相比。即是說,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美元今天在國際的地位與發展的勢頭已不及從前。但這並不是指美元的匯價會立即相對其他貨幣回落。現實是自金融海嘯之後,美元除了相對日圓回落之外,對其他貨幣都相對升值。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當投資者意識到靠借貸去推動消費的經濟發展模式無法持續時,紛紛拋售手上的資產,改持現金,他們知道,當消費無法透過借貸去維持舊有的規模時,就會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有部分企業就得倒閉,餘下來的,即使勉強可以生存,亦會利潤大降。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股票與債券都不值得持有。至於商品期貨,亦會因經濟衰退而缺乏需求,價格亦難免要下跌。
 
一時間,這個世界的所有資產都變得不值得持有,投資者於是一窩蜂地拋售資產套現。由於美元仍是主要的結算貨幣,大部分投資產品都是以美元計價,套現行動於是令美元在全球的需求大增,以至美元的匯價也因而大幅上升,人們因而誤會美元又再增強。
 
投資者為了避免眼前的損失,一般都會盲目地採取見強就跟的策略,於是眾人的誤會就變成了市場的現實。這種自我完成機制令人們更加迷信美元。
 
然而,由於人人都持有美元而不肯投資,銀行亦不容易為美元找到穩妥的出路,只好不斷把存款利率降低。現時持美元差不多等如沒有回報,但增持美元的勢頭好像仍未有改變,原因是全球的資產價格仍在下跌,持美元雖然接近沒有息收,但美元購買資產的能力卻仍在增加。因此,只要通縮的趨勢不變,相信美元的「強勢」仍會持續。不過,美元的這種強勢,只是因為美元仍是結算貨幣的結果,但更根本的問題,是美元作為結算貨幣的根基已經動搖,今次雖可以吃老本,但這老本已吃得七七八八了。
(轉載自2008年12月31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