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出口談何容易

中國的出口七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內地政府對此非常緊張,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希望能遏止出口持續下滑的勢頭。這些措施包括:(i)以退稅的方式對出口進行補貼,(ii)不讓人民幣值持續上升,(iii)暫緩勞動合同法的全面落實,(iv)降低利率及要求銀行放寬對中小企的信貸等。
 
可惜,這些措施只能減輕內地生產商的負擔,卻無法提升外地市場的消費。若果中國的出口減少是緣於遇到競爭力較強的對手,這些措施或許會有一定的效力。
 
因為,生產成本降低後,就有機會把別國接到的訂單也搶過來;但現在並非我們的訂單給別國搶走了,而是外國的訂單沒有了,中國貨早已比別國便宜,所以生產成本再降低也沒有用。
 
歐美發達國家的訂單減少,是因為他們的資產泡沫已經爆破,人民無法利用抵押不斷升值的資產去進行消費。這是物極必反的結果,中國政府也無能為力。難道要中國政府設法去買起歐美國家的樓市與股市?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出口無可避免要跟著歐美國家的消費市場一起萎縮。
 
歐美的消費者,早幾年胡亂花費,家裡要買的東西很多都買齊了,耐用品短期裏可以暫時不更新。美國就有政客勸人民沒有必要把家裏的彩色電視換中國製造的LCD屏幕。可以預期美國人的消費習慣,會出現根本性的改變,由先使未來錢,改變成開始重視儲蓄。這是不由他們自行選擇的,是信貸寬鬆變成信貸緊縮的必然結果。美國的信用卡泡沫快將爆破,美國人想碌卡消費也受到限制。
 
在這種情況下,不單中國不易接得到以前那麼多的訂單,中國的競爭對手也不易接得到,這與誰在價格上有優勢無關。因此,即使人民幣貶值,生產商可以暫時不理勞動合同法,令中國的出口在價格上更有競爭力,也沒法令中國接到的海外訂單維持在過去那樣的水平。
 
若果生產商接不到訂單,中國政府提供出口退稅,出口商也享用不到。若果生產商接不到訂單,即使銀行肯提供低息貸款,廠商也不敢去借;因為,借錢是要還息的,如果沒有用也去借,只會增加自己的財政負擔。因此,低息貸款在訂單不足的時候,也幫不了廠商甚麼忙。
 
事實上,發達國家的人民已被迫在今後減少消費,前一個時期中國高速發展起來的生產力,現在已變成產能過剩。要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辦法是把過剩的生產能力毀掉。即是說,非讓部分競爭能力不足的廠商倒閉不可。這樣,餘下來的廠商才有足夠的訂單去養活自己。由政府出手去援助這批快將倒閉的廠商,等同讓他們吊鹽水,只會延長他們受苦的時間,並令那些本來可以活下來的企業,也因惡性競爭而活得份外辛苦。中國要減少對出口的依賴,必須增加自己的內部需求。這個問題留待明天再談。
(轉載自2008年12月17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