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我對樓市的看法

近期常被邀請出席一些以投資為主題的研討會,要我發表對樓市的看法。我自問看法相當一貫,近期並沒有對樓市的看法有基本上的轉變。但不知道是甚麼原因,有傳媒在報道我的論述時,卻說我最近忽然轉而看好樓市,還說現時是入市的好時機。這完全是斷章取義。為了陷我於不義,而不惜誤導讀者。
 
我在金融海嘯的形勢還未惡化前,已提醒香港人,今次我們要面對的經濟困難時期,為時將會比過去的幾次周期都要長。為了讓大家對我提出的警告有較深刻一點的印象,我還以「冰河時期」作比喻。
 
這個觀點我至今未有改變。所以,每次我在直接評論本地樓市之前,都會先對全球的宏觀經濟形勢作點概述,好讓受眾有點全局觀念,不會只見樹木而不見森林。可惜,有些傳媒對我這方面的論述聽而不聞,還硬說我已改變對「冰河時期」的看法。
 
至於我已轉而唱好樓市的看法,則更加無稽。我在研討會上清楚表示,現時還未可以看到樓市會在甚麼時候復甦。因為,現時樓市受衝擊的,只是金融海嘯的第一波,即心理上的衝擊;將來還有第二波,那就是當實體經濟也受到全面衝擊時,我們才可以真正衡量樓市需作多大的調整。我連樓市何時調整完畢也未確定,怎可能現在就去唱好樓市?
 
唯一可能被誤解為唱好樓市的言論,是我預期今次樓市周期的樓價跌幅可能比不上97的那次。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i)起步點不同。97時樓價處於歷史性高位,價格與價值嚴重偏離,故下跌的空間較大;但今次周期的所謂高位(指一般住宅),也只不過是97(10年前)的七成半左右,處於相對合理的狀況,故下跌空間可能沒有上次那麼大。(ii)供應不多。97時樓價一路跌,政府一路推八萬五政策,令樓市雪上加霜;但今次政府卻行勾地表政策,並與港鐵協商車站上蓋的發展速度,刻意減少對樓市的供應壓力。(iii)民間沒有過度投資。97時炒風過盛,市民手上樓多錢少,復原困難;但今次市民對樓市的取態保守,統計數字顯示,有一半業主供完了樓都未換樓;有很多的換樓能力。
 
我這樣說,旨在指出今次樓市的跌幅可能不及上次,並非說樓市低位已見,今後可以重納上升軌,入市已沒有風險。事實上,我對炒家、投資者、與用家都有提供不同的策略,並沒有叫他們不顧一切,齊齊入市。
 
我給炒家的策略,是立即減持,並繼續忍手。我給投資者的策略,要立即檢討自己的持貨能力,盡量減少借貸。但在投資組合中必須保留地產成份,不能只持現金與證券。我給用家的策略,則是按照自己的需要與負擔能力去作決定,不一定要等價格最低的一刻才入市。這一刻一瞬即逝,不應為追求這一刻而錯過改善生活的機會。
 
為免被讀者誤會,我會另文再演繹以上3種策略。
(轉載自2008年11月26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