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廢馬爾薩斯理論

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建基於人類無法控制自己的性慾,結果不斷生育,無限繁衍,令大自然無法負荷,要透過饑荒、疫症,以至戰爭去作節制。但隨著避孕方法的普及化,這個理論的根基已受到破壞。尤其是在發達地區,人類面對的問題已不是生育過多,而是生育不足。
 
性慾本是祖先埋在我們基因裡的密碼,要它強烈至不受理智可以控制。此之所以,貴為美國總統,也忍不住要在辦公室裡請女助理吃雪茄;身為香港廣播處長,也經常要去夜總會光顧特殊服務。他們這樣做的時候,明顯是祖先留在他們身上的種族意志,已戰勝了他們自己的個人意志,那一剎間,他們是甚麼個人利益與榮譽都可以拋諸腦後。
 
我們祖先的這項設計,本來非常精密,後人無法把它從基因中剔除。因此,直至今天,人類一樣無法擺脫性慾的操弄。不過,科技的改進,已令避孕變得極之方便廉宜,令祖先的意願大部分都功虧一簣,有射精、沒受孕,達不到生育的目的。本來要透過饑荒與戰爭的大屠殺,文明地提前進行,變成精子大屠殺。
 
生育源於種族的需要多於個體的需要,祖先為了獎勵後代完成這項沉重的任務,才安排在性行為中可以得到無與倫比的歡愉。可惜,不肖子孫發明了避孕的方法,只要性的歡愉,卻不肯完成生育的任務,令祖先的安排前功盡廢。
 
現時,發達地區的普遍現象是結了婚也不生孩子。香港現時的生育率就只有0.97,即100對夫婦才生97個孩子,一對生一個也不足。如此發展下去,先會出現人口老化,繼而出現人口減少。人類面對的問題,已不是馬爾薩斯所擔心的生育過多,而是生育過少。待避孕方法在落後地區也普及起來的時候,人類甚至可能會面對斷子絕孫的威脅。
 
現時,世界人口問題的主要矛盾是:沒有能力養活更多人口的地區,生育率依然相當高;但在經濟發達的地區,人們雖然有能力生孩子,卻不願意多生。結果,落後地區如非洲,人口膨脹得很快,食水、糧食等自然資源都不夠分配,發達國家雖然有予以一定的援助,但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問題,馬爾薩斯所擔心的人間慘劇─饑荒、疫症、戰爭,仍一幕一幕的上演。而另一方面,在有條件養活更多人的發達地區,生育率卻愈來愈低。這種矛盾已令人類的整體質素,不斷向下調。
 
從以上的角度來看,馬爾薩斯時代的人口問題與今天的情況已有本質上的差異,人類需要用新思維去處理新的人口問題。
(轉載自2008年11月21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