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比97抗跌力強

與97亞洲金融風暴相比,今次國際金融海嘯對香港經濟的衝擊將更為厲害。因為當年受衝擊的只是亞洲國家,受影響的範圍遠比今次小。
 
當年,香港的金融市場雖然出現了強烈的波動,並且導致本港的內需市場嚴重萎縮,但香港進出口業依然持續增長,因為香港的主要市場──中國大陸與歐美國家經濟依然增長得不錯。
 
不過,今次香港的主要市場,一樣無法避過金融海嘯的衝擊,而歐美國家更是今次金融海嘯的重災區。因此,香港經濟今次要復元,所需的時間一定比上次更長。
 
然而,香港的樓市所處的境況卻比上次有利。首先,香港的樓價,尤其是大眾市場的樓價,大部分都比97時合理,沒有像97時那樣,嚴重與購買力脫節。故市場上仍存在著大量負擔得起的用家,待金融市場的急風驟雨告一段落後,這些用家就會有所行動,令樓市逐步找到支持力。
 
相比97,今次樓市的炒風並不算太過熾熱。市面上活躍的,只是幾個熟口熟面的職業炒家,普通群眾,因為吃過97的苦頭,對炒樓並未太過熱衷,並未出現像97那樣的全民皆炒的現象,因此民間的購買力依然保存得不錯。
 
人口普查的數字顯示,香港有將近一半業主屬全資產,即是說,他們已供完樓,沒有任何按揭負擔。這批人都很有條件,待樓價跌下來之後,換樓去改善生活環境。他們將成為未來樓市的主要抗跌力量。
 
從供求的角度來看,今次樓市不但在需求上存在著一批實力買家,而且供應上處境遠比97時有利。97樓市回落後,特區政府不但沒有著手去調低土地的供應量,並且還堅定不移推行八萬五政策,令市場出現嚴重的供過於求的現象。
 
發展商當年有大量新盤等著推出,而貨尾又不斷積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每次開新盤,訂價都創新低,以圖在二手市場上找客。結果樓市就給發展商源源不絕的新盤推向價格的深淵。
 
今次,特區政府已充份認識到樓價過度下跌的破壞力,已懂得因應市道去減少供應,加上最近兩年,發展商勾地都不太成功,手上正在興建的單位不多。據差餉物業估價署估計,未來兩年的住宅樓宇供應量都處於偏低水平,平均每年只有萬餘個,比正常的供應量少了三四成。因此,今次不虞再出現新盤互相踐踏的現象,令今次樓市的跌幅一定沒有上次那麼巨大。
 
據前線營業員的反映,今次金融海嘯之後,出來睇樓的人遠比上次亞洲金融風暴之後多,反映市場上仍有不少置業的意欲,只是之前股市每日都跌過不停,嚇到買家都不敢太早作決定。
 
近日股市已開始喘定,樓市的交投量已開始回升,並對遲作決定者造成一定的壓力,因為筍盤已被人捷足先登。因此,我相信樓價已進入支持區。
(轉載自2008年11月12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