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通脹乃正常現象

中國政府很重視國內的通脹問題,擔心人民的基本生活會因此而受影響。為此,中國政府除了加息去收緊銀根外,還以行政手段去規定商品出售的價錢。在政府出重手的情況下,近月中國的物價升勢,才出現了放緩跡象。不過,我覺得這樣做的代價太大,並不值得。
 
收緊銀根,雖然可以降低內部需求,但這只可以令通脹在統計數字上顯得好看一點,人民一樣會因為沒錢買東西而受苦,效果與物價過高因而買不起沒有分別,一樣是會令社會上有部分人,失去享用資源的機會。
 
再者,收緊銀根不但會降低需求,亦會打擊投資,破壞生產。甚至可能導致通縮,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遠比通脹嚴重。上次香港通縮的時候,民間的怨氣就遠比通脹的時候要多。中國政府不宜讓自己落入這種境況。
 
至於利用行政手段去規管物價,那政府就得額外補貼生產商,生產商自己是不會補貼消費者的。這樣做不但花錢,而且會妨礙市場經濟的正常運作,令資源運用的效益降低。
 
中國政府只能規管國內成品油的價格,郤無法控制國際原油的價格,以致煉油公司被逼在虧損的情況下出售他的商品。其結果是:(i)政府得對煉油公司的虧損作出賠償;(ii)煉油公司失去增產的誘因;(iii)消費者亦失去了節省能源的誘因;(iv)消費者需花精神去排隊輪購;(v)有權者可藉分配權謀私;(vi)社會上出現黑市石油產品,人民一樣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由此可見,即使政府能用行政手段控制住物價,效果也只是表面上的。長遠而言,政府一旦插手,只會令物價不能反映真正的市場供求情況,並與市價的距離愈來愈遠,以後更不容易恢復正常,政府變成騎虎難下,更難找機會放下這個包袱。
 
其實,今次通脹的原因是全球性的,中國政府單憑一己的力量,不可能扭轉這個全球性的趨勢。如果中國的通脹是源自國內流通的貨幣過多,那尚可以透過收緊銀根去解決。但現在的物價上升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全球上富起來的人多了。這本是一件好事,我們沒有理由要去阻止更多的人可以富起來。
 
過去,全球只有少數先進國家,他們掠奪了全球大部分的資源,而其他國家的普羅大眾,則連溫飽也有問題。現在,突然間,連中國、印度、巴西等又大又窮的國家也進步起來了;這些國家的人民當然也有權利要求過更好的生活,那地球上的資源當然無法應付,故只能夠靠價格上升去調節分配。這是客觀環境轉變的必然結果,中國政府亦無能為力。
 
近年,中國每年的經濟增長都超過雙位數字,有5%至8%的通脹,乃正常現象,關鍵是要讓人民的收入跟得上。政府不宜為了統計數字好看而落藥太猛,結果通脹雖被壓下去了,卻引來了通縮,那就更加得不償失。
(轉載自2008年8月15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