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立即放寬宏調

05年中國開始宏觀調控過熱的經濟時,我是贊成的。我覺得中央政府頭腦很冷靜,沒有被雙位數的經濟增長所迷惑,知道當時的高增長,乃由高投資所帶動,而當時的投資已相對盲目,發展下去,必然會形成泡沫,導致資源被大量浪費。因此,當時的確有需要對經濟作宏觀調控,盡快加以冷卻,以防止人民把過量的積蓄,投放在房地產市場,以致資源錯配,最終造成嚴重損失。
 
中央政府雖然明智,但地方政府大多不願好好配合。因為,高經濟增長,對地方管治帶來很多即時好處。
 
經濟活動量多,就業機會就多,市面就會繁榮,政府的稅收也會增加,政府辦起事來就會得心應手,政績容易彰顯。因此,地方政府對中央的政策大都是陽奉陰違,令宏調的政策遲遲未能出現應有效果。
 
事實上,在這幾年裡,大陸的股市與樓市依然升個不亦樂乎,升幅數以倍計。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政府不得不加重宏調的力度;加息、加存款準備金的比率,嚴格限制沒有必要的外匯兌換,以全面收緊銀根;同時,還限制興建別墅、豪宅,限制外國人買樓,及限制內地人第二次置業。這種種措施,在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下馬後,才慢慢得以落實,逐步看到一點效果。
 
就在宏調初見成效的同時,國際的大氣候出現了重大的變化,美國的次按危機爆發,全球的金融市場都因此被拖累,金融資產的價值大量被蒸發,美國政府不得不插手干預,以免整個金融系統崩潰。
 
然而,美國政府採取的措施與中國截然不同。美國是減息、放寬銀根,由政府注資去挽救出問題的財務機構。美國政府所採取的政策的好像是:即使救不了實體經濟,也要先穩住金融經濟。因為金融經濟的規模已比實體經濟大。金融經濟能夠穩得住,國家與人民的損失就可以減到最少。
 
可惜,美國政府這種策略上的轉變,並沒有引起中國政府充分的重視,中國政府依然拒絕修訂宏調政策,強行要進一步把經濟冷卻下來。結果,中國的股市與樓市,跌得比美國還要厲害,令中國的投資者蒙受了重大損失,嚴重破壞了社會的消費能力與再投資能力。
 
照道理,美國的問題遠比中國嚴重,美國資產的價值調整,應比中國深重才是。但美國整體國力的蒸發,至今為止仍比中國少,這是兩國政府採取不同的財經政策使然。中國政府倘若不調整自己的政策,將會陷國家與人民於一個更加不利的境地,中國宏調的原先目標是要冷卻經濟,現在國際的大氣候已對中國的經濟起足夠冷卻作用,無需政府去加速冷卻。相反,中國政府應採取必要的保暖措施,以免凍僵了之後,難以復活。
(轉載自2008年8月13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