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胡說 中原裁員

日前,「中原地產裁員600」成了本港傳媒的大新聞。有報紙拿它作頭條,連電視台也拿它作主題新聞,晚間新聞播完,第二天的晨早新聞又再播。好像這不是一件孤立事件,而是很快會普遍地出現的社會事件。
 
香港會不會很快地出現更多的裁員事件我不知道,但出現在中原地產的絕對不是裁員事件。我雖然已沒有參與中原地產的日常管理工作,但仍是中原地產的主席,沒有理由裁員1/5,我事前一點也不知道。
 
我立即親自進行了解,原來中原只是向600名營業部的員工發了警告信。這根本不是甚麼大消息,而是每半年會進行一次的例牌營銷成績檢查──凡是營業額未達公司指定配額的,都會接到公司的警告信。
 
但收到警告信與被公司解僱,根本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社會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印象,完全是因為傳媒集體「煲水」,刻意製造社會恐慌。
 
我曾經向洩露消息給傳媒的同事了解過。他說,他從沒說過要把這600名未達配額的營業員立即辭退,只是發警告信提醒這些營業員,他們的業績未達公司的起碼要求,警惕他們今後要加倍努力。然而,消息一落入傳媒的手上之後,就不約而同地把消息的重點放在裁員上。
 
有些較為穩重的傳媒,也只是在「裁員」一詞之前加一個「恐」字,但實質上仍是以裁員作大標題。很多讀者都把「恐會裁員」誤解成「將會裁員」。現實是這「恐」只是記者自己的主觀感覺,但他卻刻意把這「恐」的感覺散播出去。
 
「生果報」的做法更直接,生怕讀者不懂把發警告信與「炒魷」聯繫起來,還形象化地為我個人畫了幅漫畫,手拿大鑊鏟,好像真的要「炒」600人一樣,而且將由我個人操刀,企圖把仇恨的目光向我聚焦,刻意想破壞我一向照顧員工的形象。
 
其實,配額制在營銷性質的公司中普遍存在,賣樓、賣保險、賣手機的營業員都要承受要做足配額的壓力。中原每半年才全面檢查一次,其實已相對寬鬆了,很多公司是每月檢查,每周檢查的。我以六個月為一個周期,目的就為了減少員工的壓力。這個月做不夠數的,還可以在下個月追補,毋須每個月都有「死線」。
 
以我過去經驗,即使公司有一半營業員未做足配額,公司仍有機會有盈利,中原地產現時約有三千名營業員,若果上半年只有1/5未夠配額,其實已算是相當好的成績,公司一定有錢賺,起碼在經濟上沒有非裁員不可的壓力,不知道為何會被傳媒演繹成壞消息?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近期國際經濟環境轉差,股市又進入熊市,加上近期工潮迭起。傳媒人為了顯示自己對市場有觸覺,都刻意找壞消息作渲染。
 
可惜今次捉錯用神,令知情者覺得傳媒刻意造假,以後不敢再輕信香港傳媒的報道。
(轉載自2008年7月31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