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工資難升的原因

一般而言,經濟增長會令就業機會增加,導致人力市場緊張,工資因而被搶升,令經濟增長的好處,也可以為基層市民所分享。然而,香港經濟已恢復增長多年,但基層市民的收入卻不見改善,令貧富懸殊的情況日趨惡化,究竟背後的原因何在?
 
近年香港經濟發展得最快的是金融業,以及與其相關的專業服務。這類工作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並非人人可以勝任。因此,雖然這類工作的工資愈升愈高,卻沒法蔓延出去,令低技能的工人也可分一杯羹 。
 
香港的基層市民,原先大部分在工廠工作,自從中國改革開放後,生產線已大部分北移,產業工人都得轉業。年輕的一群,較容易進行自我增值,以適應新的環境;但年長的一輩,學習能力已衰退,只能齊齊搶做一些知識含量低的服務性工作,如清潔、保安、信差等。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這類工作的工資亦不易上升。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商業服務的基礎嚴重不足,故很大的程度上要依賴香港。當時,大陸基本上仍是農業社會,沒有工業生產的經驗,亦不懂得與外國的入口商打交道。因此,由接單、造樣、設計生產流程、品質控制、物流安排、財務融資,與入口商交往等工作,都得由港人來做。
 
然而,隨著中國的進步,以上很多工作,大陸已可以自己做,而且因為成本比香港低,還可以搶走一些原先就屬於香港人的工作,變成反過來服務香港社會的需要。現在香港面對的已不是生產線的北移,而是服務行業也北移。
 
貨櫃運輸業的生意被大陸搶走已無可避免,他們的碼頭更接近生產基地,成本又平,香港根本沒法競爭。“Call Centre”的服務更大部分已改在大陸提供,雖然電話費因而貴了,但人工卻平了很多。此外,連設計工作、翻譯工作、會計工作,亦因為I.T.科技的改善,很容易就移去大陸進行。
 
其結果是:大陸的工資因工作增加而不斷上升,但香港的工資卻因為工作的減少而不斷下降。
 
在全球化的角度來看,這或許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正表示,全球正走向同工同酬,第三世界的人民生活正不斷改善。但對香港人來說,這卻表示,以前的好日子已一去不復返。
 
如果我們不能做一些別人不會做,或者做得不及我們好的工作,我們就不宜期望可以收取比別人更高的工資。
 
從這個角度來看,香港人所埋怨的低工資,其實算起來仍比第三世界的同樣工種的工資高,以後這類工種的工資在香港應易跌難升,這個趨勢誰也改變不了,香港人應有心理準備。
(轉載自2008年7月23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