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怨必有餘怨

本文的題目引自老子道德經,意思說怨仇一旦形成,就不易和解;尤其是大的怨仇,即使後來千方百計補救,也很難回復到原先的狀況,所以必有餘怨。因此,最好的做法是不去製造怨恨,而不是在怨恨出現後才去調解。要做到這一點,就不能自以為是,不尊重他人;而應該盡量與人為善,利人而不礙人。我引這段道德經,是希望北京政要能用這種取態來看待西藏問題。
 
首先,北京應勇於面對問題——藏民有怨,如果連這一點也不承認,那豈不是連和解的需要也沒有,那就更不可能會找到和解的方法。
 
從電視機畫面看到眾多藏民搗亂、搶掠、打人的情境,可以反映藏民心中的確有怨氣,如果我們不找出這怨氣的根源,而簡單地視這些人為暴徒,把他們都捉起來予以嚴懲,那就只會加深藏民的仇怨,令問題更不容易解決。毋庸置疑,今次西藏的暴亂有境外的煽動與支持,但這只是外因,外因必需透過內因才能起作用;要解決問題,更應重內因,內因解決得好,外國人想挑撥也不容易。
 
長期以來,西藏由於地理環境的隔絕,與中原聯繫比較少,故發展出自己獨特一套的文化風俗,對此中央政府必須予以尊重,不宜譏之為迷信、落後。無論農奴制也好、活佛轉世也好,都是歷史發展的一個階段,應讓藏民根據自己的認識作出取捨,不宜由外力加諸他們身上,否則只會增添仇怨,引來對抗。
 
過去,中國政府在處理民族發展差異上曾犯過不少錯誤,對此中國政府應勇於承認,並向藏民道歉。這樣,雙方才能在基礎上重新建立起互信,令民族間的融和邁出新一步。我相信中央政府不是沒有意識到藏民有抗拒情緒,實際上近年中央對西藏的經濟援助絕不吝嗇。然而,藏民信的是佛教,追求的是心靈的昇華,而不是物慾上的沉溺,利誘對他們起的作用不大。
 
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不在於顯示他擒的能力,而在於顯示他縱的量度,目的是要對手心服,這樣才能建立起長遠的和諧關係。
 
老子說︰「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意思是說雖執債據於手,也不咄咄逼人問責。亦即是說,處於優勢的一方,應懂得不用盡自己的優勢,這是釋出善意的最佳方法。中央政府在處理西藏問題時亦應該用這種取態,對達賴喇嘛尤應如是,這樣才有利於民族和解。
(轉載自2008年4月30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