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判的利弊

近年,西方的企業都流行outsourcing的概念,即盡量把公司內的非核心業務及後勤服務,委託外邊的專業公司來承包,簡稱外判。譬如,當公司要增聘人員時,它會盡量不去麻煩自己的人事部,而傾向透過外邊的人事顧問公司代勞;當公司需要更新自己的電腦軟件時,它就委任外間的軟件公司去設計。
 
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可以令公司的架構精簡,無需僱用太多的人手,既可減少公司的經常性開支,又可增加公司的靈活性。一般而言,與外邊的專業服務公司解約,總容易過與自己的員工解約,所以成本較輕。此外,每間公司雖有自己的專長,但總不可能每樣事情都做得一樣好,把部分工作外判,不但成本輕,還有機會獲得市場上可以提供的最佳服務。要提升一個內部部門的質素,需要花費很多心思,不及揀一間好的承包公司來得方便及有效。
 
外邊的承包公司,因為要在市場上競爭,必須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佳的服務;但公司內的部門,開支由公司負責,沒有直接的生存壓力,容易變得臃腫,不但效率低,而且會各自建立堡壘,互相排斥,反而妨礙了主要業務的發展。
 
另一個促使企業外判的原因,是源自一些股市分析員的評估公司價值的方法。他們會衡量公司要動用多少資金與人手才能做這麼大的生意,需要的資金與人手愈少,就表示這間公司的營運效益愈大,就愈值得向投資者推薦這間公司的股票。這樣,公司的股價才會上升。
 
很多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員,都獲發認股權證,作為報酬的主要形式。所以他們都傾向討分析員的歡心,迎合分析員的標準來管理自己的公司。分析員說外判好,他們就一窩蜂地外判,以便把一些分析員比較著眼的比率,如股東資金回報率、盈利率之類的比率,弄得漂亮一些。如果公司的股價因而上升,管理人員就可以出售手上的認股權獲利。
 
不過,這種刻意迎合分析員需要的經營方法,很多時會扭曲了公司的真正需要。我自己就不喜歡盲從,不外判一樣有不外判的好處。這樣成本可能會高一點,但可以讓自己的員工得到多一些鍛鍊,公司掌握的知識比較全面。有甚麼變化,自己內部都可以有辦法解決,不怕受制於外判公司,獨立性比較強。
 
以中原的電腦部為例,我們就盡量不外判,以至我們在數據處理及地圖訊息上都能發展出自己的特長,外邊的電腦公司有時也要僱用我們的專長。如果我們只懂外判,我們只能做到人有我有,不輸蝕給行家,但因為我們肯自己投資,才能發展出自己的專長,成為行業的領導者。因此,我們對外判的概念不宜過度迷信。
(轉載自2008年4月24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