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容易建設艱難

有輿論批評,中國的基建不堪一擊,一場雪災已導至停電、停產、交通堵塞、民工無法回鄉過年。有人批評中國政府危機意識不足,沒有足夠的應災措施,電塔的用料又單薄,這麼容易就倒塌了;如果把電纜埋在地下,就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故了。無疑,中國在應災工作上的確存在著大量須要改善的地方,但批評中國在基建上做得不足,卻有欠公允。相對另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國家印度而言,近年中國的基建投資實在不少,高速公路與鐵路幹線已連接全國主要城市,通電的網絡正不斷擴大,人民的生活得到長足的改善。那些叫中國把電纜埋在地下的人,等如叫飢民何不食肉糜。可知道這樣做成本要增加多少?在尚有偏遠地區未有電力供應的時候,擴大供電範圍的急切性,遠大過提升電網應災能力的需要。中國不應為了以防萬一,就放棄照顧一萬。今次事件之後,大陸應該會提升建設高架電塔的安全系數;但亦不可能無限提升,總不能用建IFC那樣的工字鐵來建電塔。先進國家的電塔,一樣會出現在風雪中倒塌的情況,可見這些資源比中國多的國家,在建設電塔時,一樣要在安全與成本之間取得平衡。中國也只能按已有的氣候數據與自己的財政能力去制定適合自己的安全系數。批評上海的剷雪車不足的人,可知道香港是否有剷雪車?上海的冬天很少會有積雪,配備太多的剷雪車只會造成浪費,以中國現時財力,這種浪費可能仍負擔不起。
 
至於民工要回鄉過年問題,更涉及傳統習慣與城鄉差異問題。最理想是民工的收入足以把家人也遷往工作地點附近生活,那就不用「妻離子散」,故只能過年才回鄉建新屋,卻不足以在工作點附近租一個像樣的小單位,難把親人接來一起生活。在這種環境下,大陸每年仍得作出安排,讓民工可以回鄉過年,此稱之為「春運」。每年珠江三角洲要回鄉過年的民工數以百萬計,這麼多人集中在短短的三幾天裡要一起回鄉,對交通運輸系統必然造成龐大的壓力,根本沒有餘力應付突然而來的天災。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一點混亂,是不難理解的。
 
現在的問題是訊息不夠流通,擁擠在火車站外面的人,都不知道裡面發生了甚麼事,只知道要逼進去才能上車,於是不理三七二十一都要往閘口衝,這樣不造成盲流才怪。如果可以讓民工掌握更多的訊息,知道回家的道途上究竟發生了甚麼事,知道過年前回鄉的可能性有幾高,那他們自然會作出合理的取捨。
 
當然,這種事情說來容易,做起來艱難,關鍵是有關官員能否像溫總理那樣急民工所急,如果只打算交差了事的話,事情就會發展得更難收拾。
(轉載自2008年02月06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