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樓市難救 惟有救股市

香港人儲存財富的方式主要有三種:銀行存款、房屋、股票。美國人習慣先使未來錢,銀行存款不多,他們的財富主要儲存在房屋市場與股票市場。次按危機未爆發前,美國經濟興旺,動力來自蓬勃的內需,而內需的基礎則來自樓市與股市的急劇上升。次按危機爆發後,美國的資產開始貶值,負面的財富效應令內部需求下降,經濟因而失去動力。
美國政府要挽救經濟危機,最有效的方法無疑是阻止資產進一步貶值,也就是要設法挽救樓市與股市,這兩項美國人的主要資產,令他們一生的積蓄不至於前功盡廢。
照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的樓市已無藥可救,唯一可以設法營救的應是股市。
樓宇是不動產,主要靠本地的用家與投資者承托,但次按已把本地的次級買家也推進了市場,用盡了本地的購買力。如果要使美國的樓市繼續有動力,只能迫銀行進一步貸款給再次一級的買家。但銀行已因之前做的次級按揭而吃了大虧,一定不肯再重蹈覆轍,難道要他們連流浪漢與偷渡客都借?樓市上升的時候,不但用家會買樓,投資者也會加入。現在樓價見頂回落了,投資者就會陸續撤退,而用家亦會寧租不買,形成惡性循環。
當價格趨勢明顯向下時,即使把利率減到比租金回報率還要低,投資者也不一定敢入市。因為,樓價下跌可帶來的損失並非租金收益可以輕易補償的。樓價一定要跌至見底,才有機會回升,而這個底往往是極不合理地低的。現時美國樓價尚未跌至這個水平,所以神仙難救。
股市比較國際化,亦不用依靠用家,而且買賣方便,所以減息的效應會比較明顯。只要利率跌到低過未來的派息預期,就會有資金願意投入。
現時這個世界是資金積累太多,而實體經濟又產能過剩,資金不流向證券市場,亦不容易找到出路。流入股市的資金是幾十年的積累,實體經濟的一時衰退,對流入股市資金的規模影響不大,影響大的反而是資金擁有者的心態。
美國公司的品牌響,國際化的程度高,管理又現代化,而美股的P.E.不高,派息又吸引,從早前花旗銀行與美林證券在出事後很快就找到投資者增資的情況來看,外國投資者對美股的興趣不俗。在這種形勢下,美國政府要救股市應易過救樓市。股市若能夠止跌回穩,社會的信心就不致至崩潰,政府的其他救市措施就較易奏效。因此我估計,美國政府救市會重點放在救股市。(轉載自2008年01月30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