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府護黨棄國

民主最大的好處是政黨可以輪替,人民可以透過選舉更換不稱職的執政黨。然而,這種輪替亦會造成一定的不穩定,令執政黨變得短視,政策只考慮任內的需要,有後遺症就留給下任去面對算了。美國的聯儲局雖謂獨立,但主席由總統任命,自動自覺地會配合執政黨的需要。歷史上,逢大選年,聯儲局都會減息,以刺激經濟,製造良好氣氛,方便執政黨連任。2003年至2004年間,聯儲局就接連減息,今次美國的次按危機,就是這樣誘發出來的。
 
近日,布殊為了挽救次按危機,提出一項一千五百億的退稅計劃,直接向人民派錢。但布殊這個決定,既不顧現實,亦不顧後果。現實是政府已連年赤字,哪有錢再派。後果是杯水車薪,幫不了甚麼忙。不過,錢既然不用執政黨拿出來,也就可以用了再算,赤字就留待下一任政府去頭痛算了。
 
因此,民主國家的政黨,在執政期間都傾向盡量用錢,廣派免費午餐,討好選民。只有香港的董建華,手上有大量儲備,也不拿來解燃眉之急,堅持要削減福利開支,及減公務員薪金,結果弄到「腳痛」,要提前下台。如果當年他肯多為自己著想,順應一下立法會內某些議員的要求,把庫房裡的錢廣泛地灑多幾下,很快就可以捱過經濟低潮;那麼經濟起飛的功勞就不會全都由曾先生領去了。
 
董先生會有這樣的行為,源自中央政府的政治制度——中國是一個黨國合一的國家,中國共產黨是不用面對政黨輪替的。中央自命為人民利益的總代表,不管是眼前的,還是長遠的利益,中國共產黨都得面對。董先生既受命於中央,就得照顧香港的長遠利益,而非自己任內的利益。
 
由於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沒有任期問題,所以中國的經濟政策可以考慮得比西方民主國家更為宏觀與長遠,令中國經濟增長的持續性遠超西方國家的想像力。
 
以今年中國主辦奧運為例,很多人都擔心,奧運一完,中國的經濟就會洩氣,因為別的主辦國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但中國早在奧運前一年,已全面遏抑經濟過熱,又加息,又加存款準備金,以便奧運之後有放寬的餘地。因此,我們不應對奧運後的中國經濟看得太差。
 
相反,美國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之前是信貸過度寬鬆,等如已吃了太多興奮劑,現在再打類固醇(大幅減息),也不易有反應了。值得研究的是:為何民主國家經常會在經濟上落錯藥?為何即使對症下藥,也會被反對黨盲目阻撓?是不是有政黨為了執政而犧牲了國家與人民的利益?有甚麼方法可以保證人民授權的代理人在執政後不會胡作非為。
(轉載自2008年01月24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