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選舉變暴亂

香港人雖然不太關心國際時事,但肯尼亞應是香港人聽得比較多的非洲國家。肯尼亞前稱肯雅,位於非洲東部,赤道橫貫其中,人口約有三千多萬,以前亦是英國殖民地,人民普遍會講英語,行的是英式普通法,比較容易與香港人溝通,所以香港很早已有人去肯尼亞設廠做生意。近年肯尼亞的經濟發展勢頭不俗,股市在五年裡升了七倍,去年經濟增長達7%,被看成是非洲經濟發展的典範。執政的彩虹聯盟推行的是自由經濟路,甚獲英美先進國家支持。
 
總統齊貝吉以為國家經濟發展得這麼好,自己連任應沒有問題,誰知選前的民意調查都對他不利,而點票初段亦顯示反對派橙色民主運動領袖奧廷加領先。現任總統齊貝吉隨即使用非常手段,企圖改變選舉結果。
 
部分反對派佔優的地區,點票工作受到干預,歐盟的觀察員也被阻進行監察。所以當齊貝吉宣布以輕微多數獲勝時,反對派都不願接受,奧廷加更自立為人民大總統。
 
由於奧廷加年輕時曾在東德接受教育,有社會主義傾向,所以美國對他不放心,在形勢未明朗之前就發賀電給齊貝吉,助他更容易贏取國際認可。不過,此舉亦導致反對派對民主制度的失望,改而走上街頭,進行武力抗爭。
 
事實上,今次選舉的確存在著使人懷疑的地方,有些齊貝吉勝出的地區,投票率高達115%,分明有人造假,難怪反對派如此不滿。
 
肯尼亞有四十多個民族,其間矛盾複雜;各黨派除了在政見上有分歧之外,還代表著不同民族利益,故政治衝突很容易演變成民族衝突。短短幾星期裡,這種衝突已造成數百人死亡,二十多萬人要流離失所。現時,敵對雙方都指責對方正進行種族清洗,局面已一發不可收拾。
 
表面上,今次衝突好像是選舉舞弊造成,但現實是即使選舉可以公平進行,但由於社會分化嚴重,選舉失利一方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敵對一方出掌政權的。
 
這種情況在第三世界非常普遍,在民主選舉中失敗的一方,要麼上山打游擊(如哥倫比亞),要麼搞軍事政變(如泰國),要麼搞暗殺(如巴基斯坦),民主選舉未能成為這類國家政權和平轉移的有效工具。
 
肯尼亞在1963年獨立後,初期由反殖為旗幟的民族主義強人當政,到2002年才有第一次真正的自由選舉。西方一直視這次選舉為非洲民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想不到事隔五年,肯尼亞又走回頭路。民主是否一服萬應靈丹,實值得再深入研究。
(轉載自2008年01月11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