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民主運動大眾化

日前,碰到一位獻身民主運動多年的朋友,他對民主派近期的處境不無感嘆。他覺得香港人變了,沒有像以往那麼支持民主派了。他同時亦覺得民主派變了,弄到要靠殖民地時代的高官去撐民主,實在可悲。我勸他不用因民主派的失利對香港的民主運動也失去信心。在區議會選舉時,沒投民主派一票的人不等如不支持民主,他們可能在立法會補選時改投民主派一票。民主派若是把這批人都歸納為對手的鐵票,只會自我孤立,令支持者變得愈來愈少。
 
選民在最近兩次選舉中所作的不同選擇,正好證明選民成熟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強了,不會因為你旗幟舉得高,口號叫得響,就盲目地跟你走。選民不願被政黨任意捆綁,堅持要自主地行使選舉權,正是民主運動最需要的基礎,亦是衡量民主運動成效的標準桿。只要民主派不再把民主看成是自己的專利事業,而是把它視作全體人民的事業,那就不難看到,香港的民主程度不是在倒退,而是有長足的進步。
 
回歸以來,關注自己命運的人多了。以前只是默默地做順民的,現在已敢於透過不同的途徑發聲了。不但出來投票的人多了,連出來競選的人也多了。足見民主意識在香港確是遠比以前大眾化了。
 
以前,香港的中產人士,大都埋頭自己的專業,對社會的發展不聞不問,但今次區議會的選舉中,中產人士參選的比例就很高。香港是一個中產為主導的社會,香港的民主運動不能缺少中產的參與。
 
現時出來參選的中產人士,大部分都標榜自己是支持民主的。這其實是一件好事,證明民主已深入民心,其價值已被普遍認同。民主派應歡迎這種現象,不要輕易把他們視作假民主,這樣民主才有多些同路人。開放社會應接受多元性,民主不能僅此獨家。
 
香港的民主派若是能開放一點看問題,不以鬥倒共產黨在香港的代理人作為自己成敗指標的話,那香港的民主運動不無成績。經過多年的努力,香港的民主意識已非常普及,而且已佔領道德高地,具體的成效是香港民眾皆有強烈的監察政府的自覺性,促使特區政府在管治效率及廉潔性方面都能保持在國際先進水平。
 
從以上的角度來看,香港的民主運動發展得不錯;香港的民主派覺得自己的路愈行愈窄,是因為他們要帶領群眾去爭取不現實的目標,去挑戰不適當的敵人,這才令追隨者感到太沉重,沒有成功感,只有挫折感。香港的民主派必須重新定位,才能走出這個死胡同。
(轉載自2007年12月21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