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勿過度有為

曾蔭權能在選委會勝出不足為奇,難得的是他在民意調查中也能獲得八成多的支持率。這也許要多謝梁家傑,沒有他的參選,曾先生會失去很多表演的機會,即使他肯花心思去表演,也不一定有這麼多的市民關注。難怪民主派中的激進分子會責怪梁家傑,既為對方作嫁衣裳,又麻痺了市民對小圈子選舉的警惕性。 
然而,我最擔心的卻不是這個。市民關心特首選舉沒有甚麼不好,這是市民的切身利益,沒有這方面的關懷,不可能培養市民的民主訴求。我最擔心的是曾蔭權的民意過高,會令他信心太高,會傾向過度有為。 
按《基本法》的規定,曾蔭權今次當選後,下屆不能再選,所以他已無後顧之憂,以後不用再考慮選委會的取向,他一定會盡全力利用這五年,好好地幹一番事業,完成他想當政治家的理想。 
然而,即使是真正的政治家,亦不是想做甚麼就可以做甚麼的,政治家一樣受到時空的限制。一個有為的政治家,會企圖突破時空,能人所不能,以顯示自己的偉大。結果,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拿社會與人民去做實驗。這類政治家所能造成的禍害遠比平庸的政客還要大。所以,我有時寧願政客獲民意的支持度低一些,這樣反可以令他們行事審慎一些,不會過度強政勵治。 
老子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小鮮即是小魚,意思是勸當政者在管治國家時,應像煎小魚一樣戰戰兢兢,不宜有太多的大動作,否則小魚被翻來覆去,會弄至不成魚形,煎小魚可能變成了炒魚鬆,人民可能受苦。 
曾特首的前任董建華,就是因為太想有作為,既要改變香港高地價環境,又要打造知識型社會,還想盡快通過23條,結果把香港弄到五癆七傷;曾蔭權應好好吸取董建華的教訓。 
可惜,曾蔭權看來也愈來愈傾向有為,既承諾在任內一次過解決普選問題,又想推出公平競爭法,還想解決貧富懸殊問題。這些都是所謂「老」、「大」、「難」問題,永無終極解決的方法,但曾先生卻想去做唐吉訶德。 
如果曾先生只是一個個人,他要戰風車是他的自由,但現在他是香港的特首,他就不宜輕率作太多的承諾,在被迫要著手處理一些重大問題時,宜充分讓市民了解問題的複雜性,不宜貪方便,為討好部分激進派的要求,不惜把一些不成熟的方案倉卒上馬。須知道,世界從來都不是完美的;在人類歷史上,理想主義所造成的破壞遠比建樹多,曾先生可要審慎了。 
(轉載自 2007年3月28日 am730 C 觀點)